辽宁鞍山2022年新教师教学日记展播(五)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辽宁鞍山2022年新教师教学日记展播(五)

2022-09-13 18:43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122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创新新教师培养模式

高标准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为促进新教师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师德修养水平,缩短新教师角色转换期。市教育局创新新教师培训模式,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新教师培训,通过高标准引领,努力培养一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理念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

培训中,市教育局精心设计,分四个阶段进行培训,用“以老扶新、师徒结对”的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根据学段、学科将新教师分为二十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一名省市级名优教师任组长,建立培训工作群,对新教师进行学习指导。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名师讲座加专题论坛、自主学习加汇报研讨、教学实践加专家点评、成果展示加名师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使新教师在培训中真正受益。

经过为期近六个月的学习培训,所有参训新教师收获满满,如期完成培训任务。经过指导教师推荐、专家遴选,现对部分优秀新教师的教学日记进行展示。

指导教师

胡艳,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中学教师,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骨干教师,鞍山市地方级领军人才,鞍山市优秀班主任,县优秀教师。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和谐共生-

鞍山市文华学校  李子寒
作者简介:

李子寒,出生于2000年2月,2021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现任教于鞍山市文华学校七年级的数学学科.参加工作未满一年,平时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时,不断地向其他教师学习,始终坚信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能让一名潜质生从此走出靓丽人生。

用爱心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空。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升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细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一名教师,我们有职责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我独特的风采。

在我担任现班级的数学教学的这一学期里,我发现我班的李辉和宁浩两名同学一个坏毛病,不爱写作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课堂上,我仔细地观察他们。课下,我找他们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无可救药的学生。看来是思想问题,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没过几天,宁浩又开始不学习了,我很生气,同时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们了,可是我又想如果我放弃了他们,那么他们也许会越来越放松自我,不能不管。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一有空就把他们两个叫到办公室补作业,陪着他们写作业,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李辉已经能自己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了,于是,我对其进行及时地表扬,没过几天另一个也开始自己完成作业了。当时,我虽然高兴,却又害怕它们坚持不了几天.于是,我在批阅作业时,加上鼓励的话语:作业完成的真棒!要坚持住哦!这周的数学小测,宁浩已经脱离低劣队伍!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提高,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信心,给予他们关怀,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我的错误和不足,找到提高的方法,从而努力学习。

请耐心等一会儿,花儿就要开放了。对于孩子而言,灿烂的智慧的火花是绽放在教师的等待里。对于后进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了教师耐心的等待,才让学生经历认识冲突,经历柳暗花明。对于后进生,我想只有耐心地等待,他才能成为一杯醇香的茶,慢慢等一会儿才会溢出一股沁人心胸的芬芳。

指导教师

史翠萍,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光小学正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被评为辽宁省教书育人模范、辽宁省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骨干教师、鞍山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鞍山市优秀教师、鞍山市道德模范、辽宁省最美家庭,所带班级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少先队中队。

-“耐心”是希望的艺术-

岫岩县偏岭镇小学  孙艺
作者简介:

孙艺,1994年9月份出生,毕业于辽宁财贸学院会计学专业,中共党员。现就任于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小偏岭小学,担任道德与法治教师,教育年限一年,喜欢的教育格言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这也不禁让我反思,爱迪生拥有一位“伯乐”母亲,我是不是也能够让我的学生拥有一位“伯乐”老师?

“学高为师,行为世范”,这句话是我始终要牢记并坚持的,《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还记得在一堂二年级的授课中,有一名男同学非常贪玩调皮,每次见他都很头疼,他常常喜欢招惹其他同学,比如扔别人东西,随便抢同学的橡皮......,他的课桌抽屉里总是塞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从来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自然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交流、做游戏。爱每一个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也真诚地引导着他,用心沟通,耐心地给他讲故事,讲道理,比如一次课下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先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鲁迅小时候读书迟到,被教书先生处罚,自那次后,鲁迅就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就再也没有迟到过了。”接着我告诉他:“给你一个本子,记录一下班级里每天发生的事情,不仅要把观察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得写得非常端正、清晰!”......学生的眼睛大大地望着我,清澈的目光里透着积极向上的光亮,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后背,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鼓励。后来《道德与法治》课上,我有意识的让其到讲台前朗读、讲故事,帮着他集中注意力,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强化他的进步表现。久而久之,他有了明显的变化了,同学们愿意同他一起游戏。没想到多了一份耐心,却给了学生无限的希望。这不仅对我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是孩子,和大家一样都期望得到赏识。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坏习惯全部改掉是不现实的,这种学生是需要时间打磨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这是发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却也让我有了初为人师的强大动力。

教育是留白的艺术,是三分教,七分等。正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成长是一个过程,需时日和世事打磨,不可能一蹴而就。那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耐心是什么呢?我认为,教师的耐心就是爱和责任,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春华秋实,是自然规律,因此我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我坚信耐心成就希望,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定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静待花开!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