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发展大班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浅谈双减背景下发展大班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2022-09-13 19:21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1231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并逐步落地,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认为幼儿时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人成长过程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大班幼儿是幼儿教育中最后一个年级,同时大班幼儿又正处于幼小衔接关键时期,这时更加需要大班幼儿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幼儿教育理念、家校协作共育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使用不同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笔者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大班幼儿在思维上存在想象力多样、在言语上
表达欲望强烈,但面对一些具体课堂任务上存在自主性、计划性、协作性存在较弱的特点。因此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智状况,本文建议通过引导幼儿勤思考、勤动手和互协作等方面来提升大班幼儿的发展创造力,从而将创造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将双减政策有效落地。
 
关键词:  双减 创造力  大班幼儿 方法
一、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区分人才的重要标志。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二、发展大班幼儿创造力的背景
(一)中国幼儿创造力的现状
国际教育进展评估组织,进行了一次研究调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全世界第一位,但想象力却排名在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在倒数第五。由此看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任务迫在眉睫。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美好而神奇的,他们会说出“我在天上挑妈妈,选了一个最好的妈妈”这样美妙的诗句。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培养幼儿的思维、表达、动手创造的能力,从而将创造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二)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大班幼儿处于创造力的黄金发展阶段根据《指南》中提到:5-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我将这个阶段的幼儿称之为“小小发明者”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倾向于把想象变为现实生活中可行的方法,这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和锲而不舍的坚持性。除此之外,大班幼儿较突出的年龄特征及在活动中的表现我总结如下:
1、想象、创造欲望较强烈
大班幼儿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积极地争抢头饰。戴上头饰后能迅速形成角色认同,进入游戏协商、计划阶段。他们越来越喜欢可以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多变性的玩具,并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
2、活动的自主性、计划性提高,好学好问。
大班幼儿处于幼儿时期发展的最高阶段,又处于小学前准备阶段,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好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
  综上所述,结合大班幼儿突出的年龄特点及行为表现,及引导幼儿发展“思考、表达、动手创造”这三方面能力,能够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三)意义
  创造力重要吗?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未来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造力和想象力。人们须臾都离不开先辈们创造的不可胜数的成果,如:金字塔、登月,都是常识和创造力的集合。创造力是教育、培养和实践的结果。创造力是其学习的动力,是孩子重要的潜能之一。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许多能力,比如:应付变化、处理突发事件、用新方式运用旧信息;调整和控制自己的世界;更灵活地思考;使用各种材料;与人沟通、交流、合作。孩子的创造力,是他们发展以上所述能力的基础。发展创造力,可以使幼儿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迎接挑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并挖掘幼儿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大班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一)幼儿自主探索、设计班级环境 1、勤思考
1)目的:勤思考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韧性、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创造力、使幼儿注意力更加集中。
2)方法:近几年我一直担任大班幼儿教师一职,为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结合大班幼儿自主性、计划性的年龄特征,我与本班幼儿讨论“我喜欢的班级环境”。经过自主投票的方式“森林”主题票数最高。在此基础上延伸了新活动:“我是小小设计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设计“森林”主题的班级环境。
首先我通过提问如“你认为大森林中有什么? 你想把大森林中的什么制作出来放在教室里?”引导幼儿畅所欲言。经过思考有的孩子说:“我想大森林里有背着房子的蜗牛”、“大森林里有会说话的大树伯伯”、“大森林里有帮助人们实现愿望的七色鹿、还有····”每名幼儿都有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
其次,知道他们的想法后我追问道:“那你想把它放在教室的哪里?”听到我的追问幼儿环顾教室一边思考一边说道:“我想把会说话的大树放在窗户边的美工区。”我继续追问:“为什么?”一名叫钦钦的幼儿回答:“那样大树就可以晒太阳了!晒了太阳就可以长得更高!”听到他的回答,班里的孩子哈哈哈的笑出了声,我随即肯定道:“这位小朋友说的特别好,他的想象力很丰富,考虑的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照顾它还要保护它。可是怎么能让它变成会说话的大叔伯伯呢?”这个问题可难住了大家,经过短暂的沉默,钦钦说道:“可不可以把中午给我们讲故事的音响放进她的肚子里呢?”我惊喜的肯定道:“快给钦钦鼓鼓掌,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这个办法特别新颖,一会你们可以试一试!”随着孩子们雷鸣般的掌声,钦钦害羞的挠挠头。 “还有说一说你想把作品放在教室的哪里?”这时叫妙妙的幼儿说:“我想把七色鹿放在图书区,这样它就可以陪我一起看书了。”叫峰峰的幼儿说道:“我想把蜗牛挂在钦钦的大树上,这样它就能看到更高的地方。”“我想!···”孩子们举着手跃跃欲试。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再次追问道:“如何制作大树、七色鹿、背着房子的蜗牛···?需要什么材料?哪里有?”伴随我接二连三抛出的新问题,孩子们积极的动着脑筋思考。经过激烈的小组讨论,孩子们决定用美工区的废旧报纸、纸板、颜料、棉花等物品与好朋友一起制作作品。“可是我的树很大,材料不够用怎么办?”叫钦钦的幼儿提问道,“我们可以去收集家里或者幼儿园外面的废旧材料呀!”伴随另一名幼儿的回答问题巧然而解。“我们可以分几步来制作作品?”我继续进行追问。“可以先画下来!”一名叫元元的幼儿回答道。我:“然后呢?还有吗?”另一名幼儿抢着说道:“要画的特别大,然后涂上颜色或者粘一些彩纸条做装饰。”另一名幼儿提出疑问:“纸太软了大树站不住呀” 钦钦回答道:“用硬纸板!建筑区的泡沫板可以站住!”这时我抓住时机肯定道:“钦钦小朋友这个主意可以尝试一下,老师要表扬他勇于思考!”这时的肯定起到了正强化的作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我总结道:“小朋友们都勤动脑勤思考特别厉害!现在你们可以自由选择材料来自主制作你们的作品,制作好的小朋友就可以将作品装饰在教室里了。”
最后我想,常向孩子发问,孩子自然会对所提出的问题有新的想法和思考,创造力往往就是在这一瞬间产生的。本次活动中我通过一次次地追问,引导幼儿勤动脑多思考,不仅发展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还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2、勤动手:
1)目的:勤动手可以引导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多种可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及认真观察事物、有意注意、耐心细致的能力。
2)方法:头脑风暴后,孩子们自由在教室里、睡眠室、楼道里
操场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大树组:钦钦和好朋友用彩色颜料画出了一棵“参天大树”,并用彩色纸条粘在上面作装饰物。画完后两人经过商量将大树粘在了建筑区的大纸板上。钦钦:“我们试一试把音响放到他的肚子里吧!”于是二人合力将小音箱放到了大纸板后面,然后用大胶带将音响粘在了上面。二人将大树一起放到窗户边,又叫来老师帮忙放故事,听到大叔伯伯真的开口说话了,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好奇的听着、看着。“对了!我们可以给大树伯伯画上眼睛和嘴巴!”钦钦说道。“你好聪明呀”“那样就更像了”随即传来许多小朋友的夸赞。话音未落,钦钦便画了起来。后来,每当自主活动时间都有许多孩子站在这棵大树下倾听、欣赏大叔伯伯讲故事,并发出“哇”的感叹。
七色鹿组:妙妙和好朋友芊芊、薇薇经过讨论决定采用合作的方式,妙妙擅长绘画所以负责画出七彩鹿,芊芊擅长涂色,,薇薇擅长剪、贴。经过一段时间三人合作完成了有“七彩鹿”的作品,并成功的将其摆放在了图书区旁边。
蜗牛组:峰峰和好朋友使用美工区的木板、彩色木条、胶水、超轻粘土一起制作蜗牛和小房子,制作完成后用彩绳挂在了钦钦制作的大叔伯伯身上。
全部制作完成后,我召集所有小朋友一起学习、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请作者讲述制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互相学习,孩子们又储备了更多的小本领,开拓了思维,也练习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继续丰富森林主题内容,我又提出了新问题:“教室里还有哪里需要装饰?大森林里还有什么?怎样让森林里的动物真的动起来像真的一样?还可以使用哪些没用过的材料、方法制作?怎样制作?”引导幼儿将问题画在计划本上带回家思考,并将解决方法画在上面第二天大家进行自由讨论、制作。
综上所述,我结合大班幼儿具有想象、创造欲望较强烈,自主性、计划性较强的特点,抓住孩子们灵感乍现的刹那,来引导幼儿通过勤思考、勤动手的方法发展创造力。这其中包括,鼓励幼儿踊跃发言、讨论、自愿分组、自主寻找材料、及时肯定幼儿的奇思妙想、经常使用正能量的言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等,从而将创造教育达到了最佳效果。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愿为之不断奋斗,不断地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挖掘幼儿的创造力。
 
【责任编辑:你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