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我们的教育答卷 ——雨花台区学校特色与品牌系列报道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雨花台区秉承“名校全覆盖、名师进雨花、学校等孩子”的理念,以“三名工程”为引领,以“三航工程”为依托,资源建设不断加速,办学品质显著提升,教育品牌全面凸显,内涵发展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近期,我们走进缤纷多彩的雨花校园,探寻学校特色与品牌,探访他们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为孩子们搭建成长舞台,建家门口的好学校,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百姓,助推区域教育品质“升级”、群众幸福指数“倍增”。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中部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雨花台中学高中部积极开发科技创新课程,建成格物坊创新实验室,研发人工智能课程、VEX机器人课程、无人机课程等创新校本课程,并在多项比赛中屡获大奖:15名学生在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获一、二等奖;学校被评为“十四五”首批江苏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是南京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中学。
2.“三高”课程
为培养雨中学子“带得走”的能力,自2019年始,学校开始创建高中与高中、高中与高校、高中与高新企业合作的“三高”项目。先后与海安中学签订第二个十年合作协议,开发“走进高新企业研学课程”,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发“人文综合课程”。今年,将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发“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创新实践课程”。

3.校园足球
深耕23载的雨中校园足球已成为学校特色最鲜明、活动最丰富、受关注度最高的特色项目,雨中足球队在12年的江苏省“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共赢得10次冠军、2次亚军。2021年,学校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获中学男子足球获得第九名,成为南京市首批挂牌市级青训中心;2022年,学校第六次捧起南京市“市长杯”高中男子组冠军奖杯,并代表南京市参加第二十届江苏省运动会男子足球项目,获得甲组冠军。

南京市板桥中学
南京市板桥中学是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多年来,学校立足校情学情,通过多元办学,为学生打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一是做大做强美术特色教育。学校不断优化美术教师队伍,深入探索“时间分块、课程分级、专业分班、文化并重”的教学方法,让诸多零基础美术生的绘画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学校多次荣获南京市特色建设奖,教学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目前,正积极创建“江苏省美术课程基地”,努力打造美术特色教育品牌。

美术课程基地装置展区
二是开办体育、音乐、日语教学班。学校通过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创设相配套的设施条件、探索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知名院校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


学校还坚持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课例研究、教学视导、青蓝工程等工作坚定不移的扎实开展,并根据学情变化常抓常新,队伍实现了新老交替无缝对接。


今年暑假,学校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老校换新颜”,“硬件的提升”给“软件的更新”带来了新的挑战,共中人正以全新的“共中速度”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南京市雨花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近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探索新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创新活动形式,送活动进校园,打造品牌特色。
活动中心聚焦初高中国防教育,针对不同需求,坚持“一校一策”、细化方案,暑期国防教育活动得到了全区兄弟学校欢迎与认可。


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活动中心打造菜单化课程体系,与全区中小学和社区进行合作,开展“送教进校园”、“送科教、心理咨询进社区”等公益活动。目前,无人机、非遗扎染课程已成为共青团路中学课后服务的特色项目;象棋、围棋、手工编织、折纸、缝纫、模型拼装课程已成为共青团路小学课后服务的特色项目。“送科教、心理咨询进社区”公益活动已进入9个社区,服务约300名学生,得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春江分校中学部
为提升班级及专用室卫生及管理,全面落实和渗透劳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春江少年,开学起,学校各班按照《雨中春江分校卫生检查表》细则对班级及包干区进行卫生整改,学工处及教务处在绿色评价栏中反馈整改情况。
2.“遇见”春江咖啡屋
学校依托“未来教室”建立“遇见”春江咖啡屋,这是集个人展示、经验传授、学习研讨、交流合作为一体的教师活动场所。“遇见”春江咖啡屋让老师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有一片天地休息、畅谈、反思、提升,在各种活动、沙龙中遇见更新的教育理念、更优的教学方法,遇见更美的同事、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此,“春江水暖”便滋养了我们每一位老师。
3.“春江故事中有我的未来”青年教师成长档案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发展,学校专门为新进教师准备了“春江故事中有我的未来”成长档案袋,并结合师徒结对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对标市区级评选条件规划发展,学校每学期通过自评、师傅评、学校评考核青年教师的成长。
南京民办实验学校
充分发挥南京一中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在师资、课程以及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为雨花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2.作业减负落地开花
积极响应双减号召,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学校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备课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体现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和可选择性,满足个性化作业需求。
3.多元活动助力成长
学校根据学生个性、喜好,开设了课程超市,包括柔道、腰鼓、轮滑、棋类等多个兴趣课程;定期举办科创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使学生在多元的课程资源中丰富自我,提升核心素养。

4.线上教学赢得点赞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反应迅速,学校采取“课堂整体搬迁”策略,所有班级所有教师按原作息时间、原课表进班统一直播授课,极大程度还原线下课堂的样貌,保证课堂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