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小学“中新连线”:全球胜任力第一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重庆市南开小学“中新连线”:全球胜任力第一课

2022-09-14 14:32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126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全面推进沙坪坝区教委关于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工作的发展,9月7日,中新连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庆市南开小学-新加坡美雅小学2022 年秋季国际友好学校线上师生交流活动顺利举办。

本次活动中,共有中新两方三年级各6个班,近600名师生参与,该活动系重庆市南开小学以“全球胜任力”为主题与四川外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合作共探的系列课程首课,目的是切实聚焦学生的“全球公民素养”和“实践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实践平台。重庆市南开小学为中方会议现场,校长唐大勤,专职副书记徐颖,副校长谢瑞英,副校长江平出席活动。

此次活动一改传统的纯英语交流方式,特别开设“中英双会场+班级一对一”的交流模式,通过增设中文交流会场,并进行班级一对一的课堂专联,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内化母语自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能展示自我,参与交流,以达到更好的互通有无、互学互鉴的课堂目标。

南开小学唐大勤校长致词


活动现场,双方学校先是互相介绍了学校概况,并分别进行了校领导致辞,新加坡美雅小学校长Mr.Pek Wee Haur特别用中文介绍了新加坡美雅小学的概况,他表示:“今天,和南开小学开展线上交流活动,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是教育领域的互通有无,更为中新之间的友好交往增砖添瓦,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双方越走越近,中新一家亲,我对此表示赞赏。”。

南开小学校长唐大勤在发言中以“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博采众长”几句中国名言为挈领,他说:“本次线上交流活动,是我们学校近些年来开展的一次大型国际友好学校交流活动,使双方孩子都能够站在一个更高、更国际化的平台上来审视教育、实践教育、发展教育,中新友谊之花,也将会因我们的热情灌溉而娇艳常开!”

随后,中、新双方进行“一对一”班级分会场交流,双方学生首先以《在学校的一天》为主题展开叙述,通过PPT、视频录播、现场解说等方式,互相展示各自的校园生活,彼此熟悉是交流的基础,相互了解是互动的前提。

紧接着,新加坡学生表演了古筝、钢琴、武术、诗朗诵等节目,并以班级为单位介绍了新加坡的国情、民俗及美食;南开小学学生表演了扬琴、二胡、诗朗诵、特色“室内操”、传统民乐唢呐、散打、魔方、足球、集体合唱及舞曲串烧等才艺展示。

接下来的活动中,中新双方进行了“一对一”班级分会场问答,“你们几点上学放学?”“你们有哪些课程?”“你们的兴趣班有哪些?”,大家对彼此学校充满了好奇,双方交流融洽,并相约接下来开展系列“云端互动课程”,疫情后进行相互走访。

双方师生“一对一”班级分会场交流集体合唱《生长吧,小萌芽》

 

双方师生“一对一”班级分会场交流新方演说《美雅欢迎你》

 

双方师生“一对一”班级分会场交流传统民乐唢呐《男儿当自强》

 

双方师生“一对一”班级分会场交流集体诵读《陋室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恰逢中国中秋佳节之际,活动的最后,大家进行了云合影,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刻。虽然疫情挡住了远行的脚步,但挡不住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本次“互联网+中外人文交流”增强了友城、友校间的友谊,以青少年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推动了不同文明间互学互鉴和民心相通。

南开小学广交世界好友,把巴渝故事、南开故事讲给世界听的热情感染了新方师生,南开学子们的优秀才艺获得了Pek Wee Haur校长高度赞扬和新加坡师生的热烈反响,整个活动气氛热烈、内容丰富高效。

中、新两校师生大合影


据了解,开展以国际友好学校共建、课堂创新课程、双语艺术课程、互联网连线互动、实践访问活动为主体的国际理解力、全球胜任力、双语戏剧艺术课程,是四川外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最新开展的在地化国际教育发展教学体系。四川外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龙洋在活动后的采访中表示:在地国际化教育是大势所趋,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立足40余年基础教育K12外语教育类人才培养的优势,依托学校多语种教学资源,在引领和服务地方教育发展中,成立国际教育基地,推出“中外人文交流国际理解教育全套实施方案”,旨在探索新形势与新挑战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机遇,为中小学提供多元化的创新课程支持服务,推进合作院校师生以全球胜任力、国际理解力为核心的在地教育国际化进程。

四川外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基地负责人许梨园介绍:“高校专业资源向基础教育输出,极大地保障了基础教育特色化建设的专业性,我们的“中外人文交流国际理解教育全套实施方案”,通过常态化的“通识+创新课程”教学、“中外艺术融合类课程”教学、全面多元的“友好学校搭建”、“国际连线”与“在地访问”相结合的交流活动、“原版课程引进”、“研学与云研学”等途径,目前已开始覆盖多所聚焦全球公民素养的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实验区及实验校,全面助力基础教育开辟国际化发展的特色之路,也为重庆市深入探究教育领域下的中外人文交流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