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学子的绿色实践:“听取环境合规的政府之声,筑牢绿水青山的坚实保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实现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跨越,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显著提高。现如今,企业环境合规已经成为企业合规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疫情时代,减轻企业环境合规风险,缓解中小企业环保压力以助力中小企业复苏成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发展与“六稳”“六保”的应有之义。生态环境局作为中国国务院主管生态监测和环境保护事务的组成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负责拟定并监督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规章,对实现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环境保护事业良好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稳步推进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武汉大学法学院赴 20 省 35 市企业环境合规调研实践队在返乡调研阶段将生态环保局等政府机关、人民法院、人大作为了实践重点之一,力图听取政府之声,了解企业环保体系建设情况和政府企业环境工作的衔接模式,总结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的治理经验,将其融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推动伟大复兴路上的绿色保障。
图为部分实践队员在启程前于武汉大学法学院门前合影
“全国最美家乡河”清江赋予其上游所在地利川以生机。利川目前面临最大的污染问题主要存在于农业,鉴于农业分布面广、以家庭作坊为主要养殖模式的特点,养殖业尚存法律缺位、监管难等问题。在执法领域,利川采取的是普法——检查——整改——处罚的基本模式,但优化营商环境与执法仍是一个未能调和的矛盾。在监管方面,由于利川地处清江上游,所以在审批这一环节实行严管,重污染企业、化工企业、“两高”项目禁止进入,实行严格审批。在未来,政府将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对分散的养殖户既惩戒又疏导,对特定企业给予经济支持与政策倾斜;同时,协调长江上下游之间的经济发展,下游反哺上游,助力利川企业环境合规,建设美丽利川。
图为实践队员何敏就利川企业环境合规现状与环境执法大队朱队长交流
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政府机关所制定的环境规章和政策、环境监管标准和政策导向,引领着企业环境合规的方向,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环境合规的成败。7月22日,一场企业环境合规调研座谈会在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学子得以与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法规与执法监督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就“绿色保障”的现状进行面对面访谈交流。受访人员谈到,青岛市坚持从制度完善、机制创新和服务保障等多个层面支持和推动企业环境合规建设,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为企业环境合规创造良好环境。在制度层面,青岛市要求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并且加强管理,以缓解市场失灵与监督失焦的困境。在机制创新层面,青岛市创新执法方式,推行非现场执法,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服务保障层面,青岛市生态环境局与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建立“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每月采取“线上预约”和“线下解答”的模式主动帮扶解决企业法律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为实践队员孙德鑫在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参加企业环境合规调研座谈会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企业环境合规之路落脚于民,也离不开民众的建言献策,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生态环境局在“听言”上提供了邵武经验。环保局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将企业环境合规状况作为重要考察因素,首先检查的就是建设项目“三同时”问题,执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偷排偷放污染物监管难度大、取证难,解决方法主要是发挥环保网格员作用、第一时间核查群众信访投诉举报、不定期突击检查等方式。在惩处方面,邵武完善项目入园把关机制,在招商过程中,我局提前把好项目入园的环保审批关,按规定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对涉嫌存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企业依法查处。园区是企业的承载平台,是发展工业的基础和前提,在未来,邵武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建设专业园区,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承载力。
图为实践队员肖心琳在南平市邵武生态环境局与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室黄主任了解当地环境合规落实情况
历史上淮河流域水灾频繁。 1951年,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六十年间,出山店水库“两下三上”,历尽波折。近年来,党和政府带头引领进行有效的挥削峰拦洪,为保障淮河中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淮河的治理现状,汲取相关治理经验,实践队员姜灿访问调研了河南省出山店水库建设管理局和水库生态建设服务中心。出山店水库做强产业支撑,2021年,水利局、市政府等联合对水库进行了专项的整治,重点对水库周边的不合规经营进行了取缔。新的产业发展规划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型农业的发展,二是污染较低的轻工业发展,在政策方面强调限制和监管所有企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推行以奖代补,对在环境合规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进行奖励。未来,出山店水库将以四水共治作为发展的总纲领,从而实现保护基础上的逐步盈利和发展经济。
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各地的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依法行政,从法规引领、制度坚守、机制创新等多个层面支持和推动企业环境合规建设,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为企业环境合规创造良好环境,形成了一些在共性基础上不乏地方特色的经验:
法规引领 以地方性规章和政策定方向
制度坚守 以“三同时”和环评制度筑牢根基
机制创新 以先行验收赋予企业灵动空间
公众参与 以群众举报监督机制促企业合规
多方联动 与公检法形成企业监管合力
转型升级 从传统产业向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服务保障 从单纯惩处向同时协助改进转变
除了走访政府部门以外,本次实践的对象亦包含了受企业环境合规情况直接影响的群体——广大居民。实践队从居民的生活环境出发,以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其周边的环境污染、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态度、自身环保权益的维护、对于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等,进一步探究环保法规落实状况,明确责任主体。本次线上问卷共收到1003份问卷,有效问卷1003份,调查程序合理,性别分布合理,主体广泛,调查范围涉及全国各地,极大地助力实践队了解中小企业在环保合规方面的现状与困境,深入分析中小企业在环保法规上的了解与运用,进一步维护其环保方面权益,防范违规风险。同时,了解群众对于环保合规的重视程度与处理态度,特别是在维护自身权益上的态度与措施,更好地推进“法治下乡”。通过调研企业与广大群众,发现问题、寻找思路,将调研成果与政府部门联通,更好地推进环保措施的完善与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阐明的“五位一体”之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研经历使实践队员深刻感悟到,企业环境合规不仅涉及经济发展,还关乎社会民生。企业环境合规对于良好生态环境格局的构建而言意义重大,“绿水青山”是生态环境的根存基石,更是家国的绵延长存,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正如总书记所言,“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后续,实践队将综合上述基于不同调研主体的实践材料,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及其他相关成果的落实,为企业环境合规贡献青年力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绿色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