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培训案例展示:基于“多点融合、重点帮扶”送教模式下的整全式培训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频道

优秀培训案例展示:基于“多点融合、重点帮扶”送教模式下的整全式培训

2022-09-15 13:35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1322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案例概要
    民权县教师进修学校以“聚焦乡村学校课堂,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乡村学校本研修常态化”为总体培训目标,以“多点融合、重点帮扶”送教下乡精准培训为抓手,以“选、育、用、评”机制主线,构建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打造互联互通的多元化培训网络,依托“六环节+”交错式培训,尝试探索“‘多点融合、重点帮扶’整全式培训模式”,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2022年8月,在河南省“国培”送教下乡项目综合评比中,该项目再次名列前茅,取得了四连冠的优秀培训效果。
    二、主要做法
    (一)线上、线下融合增强培训有效性

    在疫情常态化的特殊时期,民权县教师进修学校专门为“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量身定制的专用平台——“民权师训网络专用平台”,平台的六环节定制功能和定时观看、互动交流、平台直播、实时监控学习动态等信息化管理,各班主任是二级管理员,分配有对上传视频作业的审核和导出各种数据的权限,并有在线批改作业和在线测试功能,让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更有效。
    (二)优质校与薄弱校融合实现培训校本化
    发挥“送教帮扶基地”和“观摩学习基地校”协同建设合力,县直“观摩学习基地校”(为增强送教效果,促进校本活动学习常态化而设立的县直“观摩学习基地校”)结合乡镇“送教帮扶基地校”(为突出精准,在送教乡镇设立“送教帮扶基地”)需求,共同研制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双方定期开展双向交流,县直“基地校”为乡镇基地校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并送课上门,手把手进行“传、帮、带”,乡镇基地校结合教学实际,按周、按月定期分学科、分学段去县直“基地校”跟岗研修、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乡镇基地校在学期中、学期末进行校本教研总结,形成个性化的校本研修方案,以此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让校本研修落地生根。
    (三)“县培”与“国培”融合助推培训精准化
    启动“县培”融合“国培”项目,借力“县培”优势资源打造精品培训,紧抓送教培训目标——“精准帮扶”,让校本研修落地生根。
    1、通过“国培”、“县培”任务清单,组建以民权县实验小学为代表的10组优质帮扶基地,“师带徒”帮扶团队81个,以任务驱动带动个人研修,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树立教师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对帮扶乡镇、学校、教师聚焦研修主题多层次、全方位进行专业帮扶和指导,全面提升送教下乡覆盖下的教师素养。  
    2、利用送教专家团队和“县培”、“国培”融合优势,组建“义务帮扶志愿团队”,成立以学科帮扶带动紧缺学科参与的义务送教团队,做好“送教团队”和“参训学员”的两支团队打造工作,扩大培训范围和广度,打造高效课堂,开发“双减”背景下的校本研修新路径,促进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发展,助推培训精准化和校本化。
    三、创新举措
    培训根据2018年“师带徒”帮扶、2019年“双基地”帮扶和2020年“四位一体”区域性整乡推进培训模式的深入实施,2021年培训探索实施了整全式培训,使培训效果更具实效性。
    所谓整全式培训,一是培训过程充分利用“六环节+”交错培训模式,连同其他培训项目一体化设计,通过线上、线下、优质校与薄弱校、“国培”与“县培”、送教下乡培训与乡本教研等模式融合多种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多主体联动作用,增进专业互联,实现抱团发展,拓宽培训路径,多点融合,提升培训效果;二是通过“双基地”建设和“师带徒”帮扶机制,发挥重点帮扶作用,利用“聚点”式精准送教培训“点对点”打造乡村级“名师”和“校本研修示范校”,实现专家团队和参训学员双提升。
    整全式培训,进一步整合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送教下乡”项目的有效实施,扩大培训广度和力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引领乡村教育校本研修发展,实现城镇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四、实施成效

    本次培训充分利用“六环节+”整全式培训模式,拓宽校本研修的途径,实现全方位、多角度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课程设计合理,内容新颖,老师具有一线教学经验,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较好,学员报到率、出勤率、合格率均达到100%,得到了送教基地学校及所有参训学校的高度认可。
    1、在施训过程中,坚持成果导向,通过线上、线下资源同步开发,形成了1000余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其中优质通识课程72节、专家精品示范课例54节、优秀研磨课例600节,优秀个人成长案例180篇,发表相关论文46篇,其中郝齐红、谢苹两位老师《小学数学智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小学数学生活化与趣味化有效融合的教学策略探究》等10余论文在CN刊物发表,科研课改立项63项,其中宋念慈老师主编《应用文写作基础》获批“十四五”规划教材,《一种便捷的语文授课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唤醒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
    2、以“多点融合、重点帮扶”整合全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通过送教下乡精准培训,打造“送教团队”和“参训学员”两支队伍,形成以“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优秀奖获得者宋念慈、“商丘好人”范银霞、郭亮、王智慧等51人为核心成员的“送教团队”,以每年度优秀学员为主的“骨干学员”两只队伍,实现“名师效应+”“校本研修”双提升,真正做到“育用”一体化,扩大团队的影响力和执行力,打造“国培”文化,引领“国培”教育前行。

    五、典型经验

    (一)项目设计具有系统性、连续性
    在送教下乡精准培训项目的设计上,以周期性做好每轮培训规划,利用融合培训,构建互联互通的多元化培训网络,把教师培养和培训融为一体,既能突出培训的精准性和整全性,有效促进校本研修常态化;也能有效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融合培训的系统性、连续性,持续发挥培训的引领作用,扩大培训的影响力和培训广度。

    (二)项目过程管理精细化

    培训项目制定详细的“总体实施方案”和各“学科实施方案” 、各种实施细则和考核评价机制,把任务前置,并真实的运用到实施过程,促进培训过程有效实施。培训过程每个环节课程设计精准,特别是运用线上辅助培训过程中,融合平台监管和线下专人量化考核的监督作用,对送教过程、专家团队、参训学员实行量化考核,形成了系统化制度建设和培训管理精细化模式。
    (三)培训模式创新系统化
    培训发挥“聚点培训”的精准性、实效性,探索“教学、教研、教管”三教并行的培训模式,通过“多点融合、重点帮扶”整全式培训,运用“县培”融合“国培”一体化设计的优势,发挥融合培训和帮扶活动的主体作用,让学员通过任务驱动展开互动学习,实现“学用结合,育用一体”的培训目的,突出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紧缺学科参与,开发“双减”背景下校本研修新路径,建立乡村小学、教学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教师协同校本研修机制,推动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常态化。

    六、推广价值

    “多点融合、重点帮扶”送教模式,整合了县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城乡名师骨干,通过“线上、线下”、“跟岗实践”、“双基地”帮扶、“师带徒”帮扶等方式,融合乡本教研,多方位合作,共研共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具体可行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并通过不同的帮扶方式和跟岗实践,打造骨干学员和帮扶学校特色,树立品牌“校本研修示范校”,培养乡本学科带头人,以点带面,引领参训教师共同发展。近年来,民权县通过“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共打造13所乡镇“校本研修示范校”,培养44名乡村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推动“送教下乡”项目在民权县的有效实施,建立了系统的管理体系、培训体系、评价体系,真正意义上建立了“选、育、用、评”培训机制,以民权县独有的整全式培训助推“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精准培训项目2018--2021年连续四年绩效考核在河南省名列前茅,。
    此培训模式的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也更能突出整全式培训优质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深度合作,形成教师培训合力,实现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培训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