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蒋幸辉:将“农校”办成名校
9月18日深夜11时许,湖南省涟源市第三中学校长蒋幸辉来到男生宿舍巡视,见到周围静悄悄,他回到了自己房间里。学生起床、自己起床,学生入睡、自己才能入睡的习惯,以校为家的蒋幸辉已坚持近10年。
10年时光,足以改变一个人。10年时光,也足以让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10年来,涟源三中这所位于乡村的中学在校长蒋幸辉的带领下,学校凝聚力空前高涨,战斗力持续“爆棚”,先后荣获“娄底市花园式学校”、“娄底市优秀示范高中”和“湖南省安全文明单位”、“全国足球示范学校”以及“涟源市高考先进单位”、“涟源市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蒋幸辉先后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湖南省骨干校长、娄底市优秀校长,多次获得涟源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 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1998年,蒋幸辉从娄底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初中教师。看到孩子们天真活波和渴求知识的脸庞,蒋幸辉从当教师第一天就树起了教育“初心”,“教师就是立德树人,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多学知识和本领,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2013年初,蒋幸辉因为教学成果突出,被任命为涟源三中副校长。2017年,富有改革魄力的蒋幸辉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涟源三中校长职务,成为当时涟源市最年轻的高级中学校长。“苦干巧干,务实创新”是师生对蒋幸辉一致的评价。
让教师创先争优
近年来,因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不少学校难以为继。2011年,原立珊中学、涟源五中并入涟源三中。即便“三合一”,由于生源较差,前些年高考上线人数在两位数徘徊。加上一些消极信息影响,学生人数流失严重,2017年,在校学生仅2400多人。
针对这一状况,蒋幸辉通过仔细调研后“对症下药”,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活动开展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学校的用心、教师的关心、同学的热心,从而达到感化、唤醒的目的,进而留住生源。再就是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留住学生。
同时,为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起好表率作用,也为了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教育初心”,蒋幸辉在繁重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取得了法律和教育学本科学历,目前正就读行政管理研究生。
“蒋校长上任后,向教师们提出了培育有品质的学生,做有温度的老师,办有特色的学校的奋斗目标。”副校长谭文华说。为了实现“让教师教好书、让学生读好书”的目标,蒋幸辉首先狠抓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建设。对于上进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出台多项奖励措施鼓励教师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以适用时代的发展和新高考改革的要求。
“再苦不能苦科研教改。”这是蒋幸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对于学科教师外出长沙、衡水中学等地“取经”,蒋幸辉从没有拒绝过,鼓励他们“多出去走走”,唯一的要求就是“带回干货,给其他教师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建立校长接待制度,广开言路,民主决策、民主理财,让教师心情舒畅地教好书。
2019年,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契机,蒋幸辉通过组织全校党员积极参加全市“重温红色经典,担当使命精神”红歌故事会,组织重温入党誓词、集中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等一系列活动,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学校一些年纪较大的班子成员想甩担子、年轻党员怕担担子的思想不存在了,老党员花开二度,和年轻党员一样变得干劲十足、活力四射。“全校出现了你追我赶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为长远发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喜人局面。”蒋幸辉说。
学校每年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和教师五项技能竞赛,实施“师德、培训、名师”三项工程,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近年来,有周赞义等6人获得省级教学竞赛奖励。曹艳、张喜艳等20余人次获得娄底市级以上奖励。曹艳《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获娄底市高中生物教学片段教学一等奖、湖南省最佳奖;教师夏雯霞的政治课《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荣获教育部优课。
让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加强党建工作与思想品德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今,学校的党建工作成为了涟源市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学校德育工作进入涟源市先进行列。
蒋幸辉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学生树立“来到三中学什么,将来我要成为什么”的理想。在教学实践中,则做到因“才”施教,鼓励有文化特长的学文化,有艺术特长的读艺术专业,尽可能让学生各尽其才。对于一些学习成绩、特长拔尖的学生,学校通过表彰奖励活动,激励其他学生向身边榜样看齐。如今,在涟源三中,学生在学业上你追我赶的氛围相当浓厚。
由此,涟源三中素质教育特色凸显,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吸引大批学生参与且成绩斐然。2021年,在全国第9届校园发明创意作品大赛活动中,涟源三中报送的五件作品,有四件作品分别获得金银铜奖。这是涟源三中首次参加第42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双二等奖之后,收获的又一佳绩。其中,4名同学集体创作的《创制测水仪探究广济坝四百年完好的实践》获得中学组C综合科技实践竞赛金奖;艺术体育教育同样得到长足发展,学校先后与长沙卓乐德雅艺术教育集团、金麦子艺术教育集团等合作,在学校开设了美术、声乐、舞蹈、器乐特长班,培养专业学生。连续举办了9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展示才艺搭建了圆梦的舞台。连续9年与长郡中学一起举行走进新农村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极大的历练。近4年来,学校艺体学生参加高考,有130多人圆了大学梦。
让信心洒满校园
人心齐,教育兴。近4年来,三中学考一次性合格率逐年稳步提升,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学考一次性合格率达98%以上。连续4年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本科上线人数逐年增加,稳居全市同类学校前茅。2020年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创历史新高,而小语种教学更已成为涟源市教育的一大特色。
教育教学质量的双提升,使涟源三中名声在外,吸引了农村学子回流和外地学子竞相进入涟源三中就读。“前些年,外地来校就读的学生占到了全校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强。”蒋幸辉说,“近两年实行区域招生,缩小了招生范围,学生人数也突破4000人大关。”
为了让涟源三中旧貌换新颜,让广大师生有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近几年来,蒋幸辉积极争资争项,先后争取中央财政等资金9000余万元,修建了综合楼,改建了学生公寓、学校食堂,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土改白”、“白改黑”和高标准绿化。巨大的变化给任教12年的2101班物理老师刘东平的感受是,“尘土飞扬、校舍破旧的涟源三中,如今已很难找到十年前'的痕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风景优美的现代化校园。”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历经10余载,蒋幸辉硬是把一所不受待见的农村高中,办成了涟源名校。不少教师的腰杆“直起来了”,“以前亲朋戚友聚在一起,都不好意思说在涟源三中教书,现在好了,我们经常自豪地穿着涟源三中文化衫参加各种活动。”副校长毛铿风趣地说。如今,走进涟源三中,教师和学子脸上的自信神情,足以感染到你也精神焕发。
从教20多年,蒋幸辉在涟源三中的光阴有近10年,青春刻度一年比一年饱满,三中教育质量一年比一年上台阶,其对教育初心愈加坚定。“教育未有穷期,无论在哪里,我将兢兢业业,履职尽责,为党的教育事业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蒋幸辉掷地有声地表示。(肖星群 谭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