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节气文化 感受传统之美
沂河之滨,文化润心;教育十年,慎终如始。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中心幼儿园自1994年建园以来,现辖区内有4所公办园和74所民办园,在园幼儿19000余名,教职工2300余名。幼儿园秉持“给孩子一个美丽的起点,让他们成为独特的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挖掘传统文化、本土生活中蕴含的教育内涵,甄选瑰宝,蓄积力量,孕育出以茶、诗、戏、节气为主的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
茶韵飘香——品节气之味
一杯茶里面,投映出整个世界,也映射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在二十四节气里,不同的时节对应着不同的茶,春有茉莉、龙井漫夏、秋桂乌龙、红茶润冬。幼儿园根据节气自制了茶文化四季表,让孩子知茶、懂茶、爱茶。在“邂逅茶居”“探茶之韵”“品茶之味”“煮茶吟诗”等活动中,探索体验茶文化,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看茶,沏茶,知礼仪;奉茶,品茶,学传统。秋分节气来临时,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品菊花茶,品完后将剩余的菊花瓣放在太阳下晾晒,装饰成孩子们的艺术品;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深入与茶文化近距离接触,让孩子们体验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情画意——抒节气之美
诗以赏心,画以悦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二十四节气遇上诗歌,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处处皆是美好。让节气与诗和幼儿温柔相遇,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幼儿园充分利用廊道、主题墙、活动室等环境,与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物候、习俗自然生态包及节气装扮元素相融合,通过观看图片、欣赏视频、古诗新唱等方式初步了解古诗,并进行大胆创作,用水粉、水墨、湿拓画、轻粘土等不同材料创作诗里的意境。春分节气来临时,孩子们吟唱古诗《惠崇春江晚景》,通过欣赏古诗在脑海中想象春日景色,用轻粘土捏制一只只俏皮可爱的小黄鸭、水粉颜料点缀春江水,让浓浓的诗情通过画笔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一幅幅略显稚嫩却充满想象的古诗配画,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诗情画意”主题将节气、古诗相融合,在诗中赏尽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让诗词的种子在孩子心底发芽开花,幼儿园将孩子们的诗收集汇编成《春之声》《夏之语》《秋之韵》《冬之歌》四部曲,同时也汇编《时光印痕—相遇二十四节气》。
戏悦童年——享节气之乐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都喜欢游戏活动。空气、日光是生命的根源,运动、游戏是健康的要素。”每天的游戏时间,孩子沐浴在春日阳光里,尽情地努力生长。幼儿园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资源,利用有限空间创设了沙水区、搭建区、民间传统游戏区、涂鸦区等多个自主游戏区域,投放了种类丰富的游戏材料,以满足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的积极影响。
孩子们念唱着朗朗上口的方言童谣,跳房子、抽陀螺、丢沙包、跳皮筋……他们相约在园里悠然地散步,一个个简简单单的民间游戏,却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内容,将传统和自主相融合,从当下生活追溯传统文化,让有记忆、有情感、有创造性的民间传统游戏渲染童年。十年来,幼儿园将坚定的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笃定的还原游戏本真,做真游戏的实践者,经过对自主游戏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惊喜地看见自主游戏正在幼儿园这片沃土生根发芽。
节气之美——赏自然之韵
感时应物,传承千年。二十四节气是时间里的中国智慧,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珍贵素材。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十年来,幼儿园立足自身特色,深挖教育资源,将二十四节气作为课程创新的文化根底,孕育出园本特色的节气课程。发现儿童,走进节气,将“二十四节气”引入幼儿生活,根据季节的变化,设立不同的主题,通过节气系列活动给幼儿提供观察、探索自然、参与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幼儿通过参与实践操作的活动,在节气生活中感知时节之美,获得自身成长,促进了认知、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节气时序轮回,生生不息,孩子们在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中感受平凡日子里的纯真和质朴,感受自然生命的态度。探寻节气的脚步一直在路上,期待孩子们邂逅更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