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种子播进泥土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把种子播进泥土里

2022-09-23 16:21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173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作者:苏北

生活是写作的泉源,这本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校园里却偏偏风行种种套路化教学。

于万千学子,它是一大法宝,还是一个陷阱?

左边是套路化,保障作文高效速成,赢取阅卷老师的青睐;右边是生活化,利于综合素养养成,获得创造性思维的提升。这是一种撕扯。

其实,被套路化撕扯的,不仅是学生的作文评价、升学考试,还有他们的发展方式、成长路径。我们该如何抉择?

让生活打开我们纵横驰骋的视野

生活辽阔无边,斑斓多彩。全球化潮流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愿景,互联互通共融共享;信息化革命拓开了人们广大的视域,意之所趋无远弗届。这都给写作带来了丰厚的资源,也提供了多维的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笔下的文章自应有多样的发现、多层的开掘和多元的价值。

我们常常格外青睐大叙事,强调正能量,这已成为写作者自觉的站位和自在的格局。其实,谈及叙事,社会生活中的每一条小溪每一朵水花都可以映射时代的变迁,我们身边的每一份日常每一种平凡都蕴含人生的哲理,就在于习作者怎么去认知和开掘。至于能量,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传递先进的现代文明,自是为文的题中应有之义。问题在于,如果将学生的视角、写作的题材限定在只能从单一的维度去裁剪去展开,则是对写作教学莫大的曲解,也是对价值建设莫大的误导。我们不能对人性中的种种丑恶自我遮蔽视而不见,也不能将生活中的诸多灾难全部过滤彻底净化。否则,当孩子们走向社会,如何去承受去辨别去抵抗,实现更有力量的成长?

让生活解放我们自由不羁的思维

时代在急剧变革,社会在深度转型,我们投身其中的生活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如何去获取更大的选择自由,开掘更多的发展潜能?

我们应当尊重自主性成长,倡扬开放性学习,增进创造力教育。写作教学的要义,是在生活实践中磨砺孩子们的观察力,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孩子们的思维力。套路化的写作,热衷的是“作注”,回避的是“思考”。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对真理的探求也是一样的道理。问题性思维、审辩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生成,恰是比知识的汲取更其宝贵的一种学习能力。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创新型社会,更趋激烈的竞争,更高质量的发展,都在呼唤着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吊诡的是,如今青少年遭遇的常常是一个个自闭性的信息茧房、思维茧房和成长茧房,自以为在线下线上的贯通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无时无刻不在种种“算法”的圈套之中。如何用自主性写作展示自我独立的思考,扬起自由创造的风帆?

让生活滋润我们朝气蓬勃的表达

孩子们呼唤有温度的写作,教师们也厌弃格式化的文风。标签式的符号、概念,积木化的故事、史料,还有经典性的语录和冲浪式的排比,声势浩大,唯独缺失真切的个性感知,缺失独到的思想感悟,缺失生活最本真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一种隐形的力量将师生都裹挟于套路化写作的自缚与自恋之中。当我们一厢情愿地沉浸在话语范式的自我炫耀自我繁殖之时,陶醉于思想演绎的凌空蹈虚乱花迷眼之际,收获的大致就是话语的膨胀和思想的失血。生活本是朴素的、鲜活的、刚健的,而呈现在文章中的表达,于本真的生活却是悬浮的、分离的、断裂的。于是,我们满眼看到的,不乏浮华奢靡、逢迎阿谀、面目可憎的文风。

美的写作,需要直面真的生活,真实地观察,真切地体验,真诚地呈现,那是每一个人源自心灵的融入、感悟和表达。

其实,沉湎于套路化的不仅是中小学生的作文教学,社会上的许多媒体新闻、论文著作和讲话报告,等等,也难以跳脱出来。亟应深刻反思的也不仅是依靠格式模板的学校教育,更有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和社会进步的文化导向。

让思维冲出套路化,将种子播进泥土里。这是写作教学的根基,也是生命成长的真谛。

责任编辑:刘洁 周彩丽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