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荐读|《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敬仰是叙事的动力
光明阅读领航人——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育才中学校长隋同梅:这是一部富有使命感的沉甸甸的小书。不仅洋溢着对周总理炽热的爱戴和敬仰,更寄寓着对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的深刻思考。

苏叔阳先生是一位富有使命感的作家,他以犀利的眼光和厚重的历史认知洞察现实,彰显美丑,抒写家国情怀。跟同时代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他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怀有炽热的爱戴和敬仰。敬仰是叙事的动力,他先后创作了《周恩来——伟大的朋友》和《丹心谱》两部颂扬周总理伟大品质的剧本。这部为孩子们创作的《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除了同样洋溢着对周总理炽热的爱戴和敬仰,更寄寓着对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的深刻思考。这是一部富有使命感的沉甸甸的小书。从这部书中可以感受一名优秀作家自觉的使命担当,这种使命和担当让他着眼未来,跨越历史和现实,最清楚把什么样的故事呈现给孩子,也最清楚用什么样的叙事角度和叙事技巧去感染孩子。《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强烈时代感和使命感的作品。

苏叔阳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概括来说,这部书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色:
时间经线与人物品德纬线纵横交织的结构。全书以时间为经线展现周总理传奇的一生,从叛逆童年到壮怀少年到热血青年到睿智坚毅的革命者再到平易近人的人民领袖,全书几乎概述了周总理一生的光辉历程。很显然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周总理的革命历程,而是在时间经线展开的同时,带着一种目的关怀,多角度精心撷取周总理不同品德的侧面,多角度展示周总理伟大崇高的人格。这种安排既契合时间的经线,又巧妙地关照了该让小读者们接受什么,在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该养成什么样的品质。
周总理儿童时期与生俱来的叛逆,少年时代心系家国的豪情壮志,青年时代的满腔热血和天然的领袖气质,壮年时代睿智的斗争智慧,老年时代心系苍生的慈悲情怀。每个故事角度都那么鲜明,又那么切合人物生命阶段的特质。为小阅读者们描绘了一幅红色基因图谱,这幅红色基因图谱包括坚韧、豪迈、无畏、睿智、博达、忠诚、虔敬、简朴等人类最美好的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像一树丰硕的果实凝结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让孩子们在感动和感染中明白“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概括来说,这部书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色:
时间经线与人物品德纬线纵横交织的结构。全书以时间为经线展现周总理传奇的一生,从叛逆童年到壮怀少年到热血青年到睿智坚毅的革命者再到平易近人的人民领袖,全书几乎概述了周总理一生的光辉历程。很显然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周总理的革命历程,而是在时间经线展开的同时,带着一种目的关怀,多角度精心撷取周总理不同品德的侧面,多角度展示周总理伟大崇高的人格。这种安排既契合时间的经线,又巧妙地关照了该让小读者们接受什么,在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该养成什么样的品质。
周总理儿童时期与生俱来的叛逆,少年时代心系家国的豪情壮志,青年时代的满腔热血和天然的领袖气质,壮年时代睿智的斗争智慧,老年时代心系苍生的慈悲情怀。每个故事角度都那么鲜明,又那么切合人物生命阶段的特质。为小阅读者们描绘了一幅红色基因图谱,这幅红色基因图谱包括坚韧、豪迈、无畏、睿智、博达、忠诚、虔敬、简朴等人类最美好的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像一树丰硕的果实凝结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让孩子们在感动和感染中明白“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褒贬鲜明的春秋笔法。孔子著作《春秋》始创写人叙事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被鲁迅先生誉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的《世说新语》也是分门别类品评人物寄寓褒贬。用故事来寄寓价值取向,用故事教人去做什么样的人,是中国文史的传统。
本书中的故事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一个好故事的首要条件是具备独特而富有意义的典型细节。所谓“独特”,是只有“他”才能做得到;所谓“有意义”,是褒贬鲜明,让小读者发自内心体会到明确的价值取向,并欣然向往。在这本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红军要保卫学校》篇末歌谣的褒扬,《共产党的车跟不上!》中特务们的感叹,皆是借对方的口传达出一种褒贬价值,让读了这些故事的孩子感性地体会到处事的准则和智慧,产生对正义、英雄和智慧的崇拜。几乎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暗寓着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引导,这种引导带着生命的温度,很容易走进孩子的心中。
贯穿始终的浩然之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大丈夫气贯长虹,“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自古豪杰修身养性的必备,更是红色基因一个重要因素。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强,则国强。”如何给当代物质优裕的孩子精神补钙是一个重要的德育课题。言传不如身教,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先辈现身说法,是一条很好的德育路径。 周总理童年时遭遇不幸和世态炎凉,逆境中勇毅成长;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青年时期火一样的斗争激情,一直到黄埔军校“年轻的政治部主任”。这一切都是当代儿童少年很好的精神补钙剂。纵观周总理的一生,纯粹忠诚,大有大无,一生充盈着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凝聚成一种重于泰山的伟大人格,让人敬仰折服。正像书中引用的一家外国报纸的话:他“赢得了他的朋友和敌人的尊敬。”读了周总理的故事,让孩子进入了一种能量巨大的气场,冲击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庸和娱乐至死的无聊,使崇高的浩然之气浸润孩子的灵魂,并作为一种基因在生命中传承。
周总理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江河里。正如书中所说,“他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周围。”在祖国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有他的脚步,都有他的身影,他——大地的儿子,永远活在祖国的大地上。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他的故事,敬仰他的伟大人格,做富有情怀和使命担当的新一代中国人,苏叔阳先生的这本书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份极好的精神食粮!
作者:隋同梅
责任编辑:夏梦晗
(本文系《教育家》杂志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书中的故事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一个好故事的首要条件是具备独特而富有意义的典型细节。所谓“独特”,是只有“他”才能做得到;所谓“有意义”,是褒贬鲜明,让小读者发自内心体会到明确的价值取向,并欣然向往。在这本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红军要保卫学校》篇末歌谣的褒扬,《共产党的车跟不上!》中特务们的感叹,皆是借对方的口传达出一种褒贬价值,让读了这些故事的孩子感性地体会到处事的准则和智慧,产生对正义、英雄和智慧的崇拜。几乎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暗寓着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引导,这种引导带着生命的温度,很容易走进孩子的心中。
贯穿始终的浩然之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大丈夫气贯长虹,“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自古豪杰修身养性的必备,更是红色基因一个重要因素。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强,则国强。”如何给当代物质优裕的孩子精神补钙是一个重要的德育课题。言传不如身教,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先辈现身说法,是一条很好的德育路径。 周总理童年时遭遇不幸和世态炎凉,逆境中勇毅成长;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青年时期火一样的斗争激情,一直到黄埔军校“年轻的政治部主任”。这一切都是当代儿童少年很好的精神补钙剂。纵观周总理的一生,纯粹忠诚,大有大无,一生充盈着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凝聚成一种重于泰山的伟大人格,让人敬仰折服。正像书中引用的一家外国报纸的话:他“赢得了他的朋友和敌人的尊敬。”读了周总理的故事,让孩子进入了一种能量巨大的气场,冲击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庸和娱乐至死的无聊,使崇高的浩然之气浸润孩子的灵魂,并作为一种基因在生命中传承。
周总理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江河里。正如书中所说,“他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周围。”在祖国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有他的脚步,都有他的身影,他——大地的儿子,永远活在祖国的大地上。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他的故事,敬仰他的伟大人格,做富有情怀和使命担当的新一代中国人,苏叔阳先生的这本书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份极好的精神食粮!
作者:隋同梅
责任编辑:夏梦晗
(本文系《教育家》杂志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你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