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104):读《童向朗读》有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名师工作室(104):读《童向朗读》有感

2022-09-27 11:21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187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读《童向朗读》有感
李集小学  张文倩
这本书宛如一场及时雨,在我像只被困在密室的蜜蜂一样焦急地思考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朗读兴趣与朗读能力时,它出现了。
《童向朗读》即指向儿童或像儿童一样朗读,作者从童向朗读的基本特质、基本功底、基本技巧等六个方面入手,实现“教学做合一”,通过二维码呈现了近200个范读音频,供我们比照、学习,并通过“自我反思”“牛刀小试”等栏目让教师“做”中学、“做”中教。
王宗海老师的语言通俗易懂,引经据典,内容联系统编版教材,深入浅出,并且亲身演示了各种情境下的朗读方式。举例阐述,带领学生朗读,再从句子朗读教学讲到了段落朗读教学。
通过学习王老师呈现的案例,我获益良多,特别是对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方面,多有启发。我们常说“朗读好了,语文课就上好了。”那么,如何用朗读教好语文呢?
以《夜书所见》这首古诗为例。它属于小学语文课文的三种课文之一——有儿童但是配角的课文。这类课文,有儿童的角色但不是主角,主角是诗人叶绍翁。孩子们在读这首古诗时会因为年龄、经历、见识的差距与诗人产生隔阂,不能感同身受的理解诗人的愁思。但好在课文中还有“儿童”这个配角。从儿童好理解的配角入手,孩子们先体会挑促织的儿童是什么心情?你在和小伙伴们玩到深夜不回家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带着心情带着想象先读儿童的诗句。再话锋一转,问“诗人此时在干什么?”步步深入引导孩子慢慢体会诗人由眼前的孩子联想到家乡的孩子从而思念家乡引发的思乡之情。最后孩子们能够代入诗人理解诗人此时的愁思和他的思乡之情。再用朗读表达出来。再通过模仿王老师的范读掌握忧愁、难过的语气的朗读技巧。
古诗能读出自己的感情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一遍一遍地朗读也是加深记忆的过程,好多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就把古诗背了出来。感情读到位了诗意自然就明白了,孩子们自己悟出来的情感比我们老师在课上讲出来要有意义的多。
《童向朗读》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篇小小的古诗范例就能带来诸多启发,使我受益良多。同时我也相信它的魅力不止于此,日后如有新的领悟再来与大家分享。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