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幼小“双向奔赴”,共育锦绣未来
作者:本刊编辑部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人生节点。通过老师、家庭共同合力齐心帮助孩子,科学减缓幼升小的坡度,助力幼升小的平稳过渡。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心理、行为、习惯、能力等全方面的衔接。我们邀请到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锦绣城幼儿园园长赵庆领衔杜文晖、王雨欣老师,同大家聊聊科学“幼小衔接”的共学共育机制及家园共育的有效经验和方法。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锦绣城幼儿园园长 赵庆
议题一:面对即将而来的小学生活,如何科学建立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共学共育机制?
自2021年3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颁布,以下统称《指导意见》。同年7月我们锦绣城幼儿园和小学成为山东省的幼小衔接试点园。首先,我们开始共同研读《指导意见》读懂一项项指向“儿童为本”纲领性策略背后,教育对儿童的温情关爱、深情期许。弄通怎样把幼小衔接这件事做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定位为:在更适宜的环境与教育中,共同完成美好的“适应”,让一个个小脚印更坚实、更自信的迈向学生生涯,就是我们做幼小衔接的共同愿景。
从“双向”的主体来说,幼儿园做入学准备,小学做新生适应。明确幼儿园、小学在衔接上的双主体地位,努力做到双向衔接,协同发力。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打破了只有到6月份才能参观小学的定式。联动锦绣城小学共同组织刚入大班的孩子们参与“打卡我的小学”系列活动,一起为孩子种下美好的期待与向往。
春意正浓时,到锦绣城小学校园写生,一起寻找春天;初夏时节,芳菲满园,散发着淡淡中草药清香的校园,别致美好;深秋时分,孩子们在小学校园中捡拾落叶,制作树叶画,玩“拔叶根”的游戏。大班的幼儿们在一、二年级哥哥姐姐带领下,积极参与活动,玩得、学得不亦乐乎,在脑海中对小学校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此外,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们还常参与小学的升旗仪式,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学生们还会带着大班的幼儿们参加社团活动,全面体验丰富的课外生活。大班幼儿学做“小记者”采访哥哥姐姐有关小学生活相关问题,如“几点上学,几点放学”“中午饭在哪里吃”“我能睡午觉吗”等。这些活动都帮助幼儿实现了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议题二:“二胎时代”幼小衔接阶段,如何有效推进家园共育?
除了场域、环境、活动方面的“幼小衔接”,我们锦绣城幼儿园持续关注“二孩”时代下别样的衔接。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每天入园后第一件事就是签到打卡。“签到本”是幼儿们自己设计的,其中包括:姓名、来园时间、体温、天气、心情等。每天的自主签到,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书写能力,也培养了孩子对于时间管理、健康管理的意识,同时辅助教师观察每一位幼儿的情绪状态。给大家分享一个事例,有个幼儿“签到本”上一段时间内心情都是“不开心”。老师关注到之后,问其原因才了解到,因为她刚上一年级的姐姐由于学习问题,近期总是受到妈妈的批评。妈妈当时表现出来的急躁不安和大声训斥,令她感到非常害怕,怕妈妈凶姐姐,也怕妈妈凶自己。
我们能够想象一位年轻的妈妈,面对刚刚上小学的孩子出现各种问题时的焦虑、紧张,这是社会家庭中的普遍现象。这也令我们意识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婷婷作为二孩,在即将上小学前,看到自己的姐姐上学后总受妈妈批评,以前温柔的妈妈突然变得严厉起来,姐姐往日的快乐也变得越来越少。这些将直接影响她对小学生活的认知,甚至影响对小学生活的憧憬与盼望。
在知道该幼儿的情绪后,我们主动约谈了她的妈妈,与其倾心交流。肯定她做一个负责任家长的同时,引导她更要做一个智慧的妈妈,让两个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与力量,得到了幼儿妈妈的感谢和认同。随后,我们又沟通了幼儿姐姐的小学班主任给孩子更多帮助和鼓励,幼儿姐姐回家后学习行动上有了改变,幼儿的“表情包”也终于变成了笑脸和花朵。
经过仔细统计,我园1236名幼儿中有736个是二胎家庭。这其中,有361个孩子的哥哥或姐姐正就读在我园对面的槐荫区锦绣城小学。这361个孩子每天看到的家中哥哥姐姐的小学生活,就会直接成为他们对小学认知的一部分。这361孩子每天在家中与哥哥姐姐的亲密接触,也是重要的“幼小衔接”。
二孩家庭“幼小衔接”的故事,还在家园家校之间美好的生发,我们也积极地发展努力:
1、通过家园友爱卡、亲情时光反馈表等,鼓励家庭共建“美好时光”;
2、通过微信群、视频号等,鼓励家长拍摄上传体现亲子及二孩快乐生活的分享;
3、通过二孩家庭讲座、经验分享等,为二孩家庭提供专业引领的平台;
4、通过邀请爸爸妈妈,或者邀请哥哥姐姐来园共同参加活动,增进家庭情感。
我们所正在经历和面对的,就是我们所要承担的。二胎、三胎时代已然到来,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都要向对怎样从独生子女的教育转变到促进两个、三个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路径上来,使二孩教育更加理性和谐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是我们理应送给孩子的成长礼。每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愿他们与更美好的自己,在未来美好相遇。
议题三:如何助力孩子从“玩童”到“学童”的转变?
锦绣城幼儿园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融入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从“玩童”到“学童”的转变活动突出一个关键字“乐”:乐于劳动、乐于学习、乐于探索、乐于分享、乐于守则、乐于运动。
例如,乐于探索。幼儿园成立了“亲子户外成长俱乐部”,让大手牵小手,有计划有组织的带领儿童向大自然、大社会出发,在蓝天下读“大自然这本教科书”。幼儿园给孩子制定一份自然清单、领养花草;“萌兔日记”记录饲养兔子的点点滴滴;户外写生、四季桌布置、用365天完成一节课(认识落叶和常青树)等主题活动中感受生命的变化,让孩子心中多了一份温柔和善良,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涵养品格。
基于“幼小衔接”生活准备,幼儿园大班开展了食育课程,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对食物的种类、外形、习性、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等有一定的科学认知,幼儿健康习惯、生活经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例如,乐于劳动。通过“最美餐桌”“光盘行动”“生活管家”“自我服务小能手”等主题活动,实现劳动教育的意义。自主取餐、整理衣物、抬床、打扫班级卫生、整理区域、物品归类都是让幼儿自己完成,锻炼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需要尝试“放手”,让孩子尝试自我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入学做好充分地准备。
作为一名幼教人,我很荣幸地参与着幼小衔接的变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见证着学前教育的更公平、更精准;也见证着教师、家长和孩子们的成长。在这场幼小衔接教育行动中,我们努力让每一个每天向前走去的孩子,“最初看到的”是美好,是憧憬......
直播渐入尾声,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位我很喜欢的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诗中写道: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最初看到,并且以怎样的情感感受到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
那早开的紫丁香,他的父母以及父母每天给予这个孩子……
那些在白日里的或者黑夜里的疑惑,好奇的“是否”以及“如何”,
所有这些,都成了这个每日走向前去的孩子的一部分;
所有这一切,成为了他或者她,成为了当下的他们。
编辑|邵莹
责任编辑:石依诺 周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