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共陶然】教师系列读本之课堂观察——读书分享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书韵共陶然】教师系列读本之课堂观察——读书分享

2022-09-28 15:17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195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教师系列读本之课堂观察
什么是课堂观察呢?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课堂观察源自西方,在我国早已有所介绍,也有零星的学校或教师开展了一些尝试性的课堂观察的研究工作。令人可喜的是,最近几年课堂观察受到了学者和一线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呈现出良好的研究与实践势头。然而,作为一种他乡经验,课堂观察如何在我国本土扎根与发展,仍然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我们相信,专业行动不仅需要积累经验,而且需要夯实知识基础。我们在系统梳理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整合我国中小学听评课的一些重要经验,对课堂观察进行了彻底的本土化改造,重新设计了课堂观察的概念框架。据此框架,我们精心设计了关于课堂观察的20个问题,用问答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课堂观察的概念、意义、操作技术与流程、局限性,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权当课堂观察的知识基础。
无疑,这些问题与解答,对课堂观察者形成正确的观念并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经验告诉我们,脱离知识基础的贸然行动,将会舍本逐末、徒有虚表,这无异于丧失课堂观察的灵魂。因此,我们只有通过组织培训和自主学习等方式,才能将课堂观察的理念和技术化为可行的实践,也才能将课堂观察的专业性和实效性持续地向前推进。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一种新的基于技术—合作—研究的听评课范式,即专业的听评课范式。课堂观察专业性的内涵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
第一,要观察课堂必须理解课堂,而要理解课堂则需要有一种分析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基于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的知识以及实践中的智慧总结,我们颇具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种课堂分析框架(也叫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该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一个全新的支架,也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参照体系。
第二,要观察课堂必须明确具体的观察点(观察任务)。课堂是丰富而复杂的,仅凭我们个人的观察力与理解力来掌握课堂的方方面面必定是力所不及的。观察点的确定取决于观察者、被观察者以及合作体的需要。
第三,要观察课堂必须借助观察/记录工具。工具是从丰富的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利器,它代表着观察者的专业水平,也代表着课堂观察的技术含量。我们依据课堂观察的框架,自主开发了大量的观察/记录的工具。考虑到课堂观察的三个特性--可观察、可记录、可推论,其观察内容的设置并不拘泥于严整的理论逻辑,而采纳了实用的取向;其观察记录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可以采用代码法、要点法,可以全程记录、间时记录。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工具是观察者个人化的专业体现,它们体现了观察者对课堂和观察点的理解水平和对自身长短优劣的认识。因此,它们的个人色彩十分明显,未必就能简单地适用于其他观察者,也许这就是课堂观察的魅力所在。
所以,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浑南四中 朱丹彤
2022年9月25日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