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352):读《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口语交际教学卷》有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352):读《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口语交际教学卷》有感

2022-09-28 17:04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1969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读《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口语交际教学卷》有感
睢宁县李集镇中心小学   杜念峰

近日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口语交际教学卷》,我倍感受益。于老师的课堂始终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口语交际正是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的训练方法之一。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是学习语言的基本目的,也为以后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
上周我们班上了一堂写作课《猜猜我是谁》,本次习作要求是选择一位熟悉的同学,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进行描述,课本中给了以下几点提示,可以从主人公的外貌、性格、品质、爱好等方面进行展开。
我们的习作主题与书中的《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这一课例较为相似,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于老师的课例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巧妙设计课堂的切入点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良好的课堂切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于老师在课堂开始就安排一位老师去教室找自己,并制造自己刚好不在教室的巧合,从而使得该老师与学生自然而然的展开对话,为课堂中于老师引导学生们描述老师的样子,同时转述通知奠定了基础。
在整节课中学生似乎都在帮助于老师尽快的知道刚才的老师是谁,为何而来。其实这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输出,正是在于老师在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中使学生逐渐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如从整体到局部、从长相到穿着等),以及转述通知的重要信息(如时间、地点、所带物品等)。
于老师的教学习作有一位固定的主人公方老师,但三上第一单元的习作的主人公不固定,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位熟悉的同学。因此我当时是以谜语导入,运用了大量的文字进行叙述,让学生们根据内容提示猜动画人物。在此环节结束后,进而引出本堂课的习作主题《猜猜他是谁》,从题目中引导学生发现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主人公的名字。

  • 注重说与写的训练

课堂中学生在描述方老师的眼睛时用了“炯炯有神”,于老师便借机询问学生积累的方法,并在其他学生的叙述眼睛时提醒用上该词。接着在多位学生能够详细的描述方老师的外貌后,于老师才展开转述通知的引入。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是没有把应当写的东西经过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就不该动手写。”大多学生都能说出方老师的外貌和通知内容等关键信息后,于老师才开始让学生写出来。学生在说与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本堂课的重点,习得写作的技能,也大面积的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反观自己的课堂,学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说”方面的训练,仅是根据课文中的文字提示,分析了介绍人物时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展开,学生未得到开口的锻炼,因此学生介绍主人公时没有相关事件的支撑,显得有些单薄与牵强。
“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文字体现,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向于老师学习,在教育教学之路上时刻以学生为主,用心组织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更加注重习作教学的“说”“写”的结合。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