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暑假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幼小衔接|暑假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2022-09-28 17:08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197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作者:本刊编辑部

这个暑假,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而言是意义非凡的,因为暑期过后他们将开启崭新的小学生活。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这个阶段,是孩子求学之旅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意味着孩子将告别“散养式”的教育,进而走向“规范化”的教育学习。无论是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还是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家长往往会担心孩子能不能适应新环境,能不能和同学老师和谐相处。

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的第一个暑假,可以利用家庭特点,从多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准备,不仅可以消除断层,解除一年级“适应焦虑”更让孩子的入学之路,不慌不忙、自信快乐。今天我们共同为家长支招,暑假“幼小衔接”全面规划,帮家长摆脱心理焦虑,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主持人: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园长王林

 

议题一:暑假时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阅读准备?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教师武旭慧

幼儿学习特征与思维能力处于发展的原始起点,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个过渡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阅读是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基础,是一个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家长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期,与孩子建立亲子阅读关系,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步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个暑期我建议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关注以下几点:

1.固定时间。阅读是持续性的能力培养,不是阶段性的学习活动,所以根据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每天要留出半小时至一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并且要坚持。

2.阅读方式。由于幼儿时期每个家庭对于阅读的培养方式不同,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也不同,亲子阅读就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亲子共读一本书或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各自读自己的书。

亲子共读一本书时,不建议当作睡前故事。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已经有了识字的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同时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可以和孩子相拥而坐,一起看着书,爸爸妈妈可以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讲述故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同时采用指读的方式帮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向孩子提问,让孩子有更高的参与度,且愿意主动思考并表达。

如果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那爸爸妈妈们就坐在一旁陪伴阅读,不必打扰孩子,读自己的书,但是当孩子阅读完毕后需要真诚地做聆听者,听孩子讲述他读过的故事,这样做可以避免孩子只是用眼睛在读书,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议题二:暑假期间,电子产品的管理是家长非常头疼的事情之一,针对这个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山西省太原市育华幼儿园副园长郝雅丽

很多家长反映:暑假期间,父母白天上班,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手机、电视、ipad、电脑这些电子产品,便成了孩子一天当中最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面对孩子的要求,电子产品的使用光靠躲,是躲不过去的。我的建议是:和孩子制订“使用公约”,坚决执行,形成习惯。具体怎样限制呢?在这里,我想给家长朋友分享三点建议:

1.限定时间。每次看屏幕的时间不准超过多少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时间一到就要放下。如果这时孩子还想看想玩,不能自觉放下,这时家长要果断要求孩子放下,可以玩其他的玩具。大人要帮助孩子严格遵守规则,这也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好机会。所以这时,家长在那个瞬间而态度一定要坚决、要果断。

2.限定场景。在什么情况下,完全不能使用电子产品。比如:吃饭时间,餐桌上家人边吃饭边聊天,彼此沟通、拉近感情、享受家庭生活的好时候,不能使用电子产品。再比如,睡觉前电子屏幕发出来的光线,跟自然的太阳光不一样,会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这时也不可以使用。

3.提供替代品。我们认为好的替代品是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比如踢球、爬山、哪怕是在小区院里随便追逐疯跑,都会让孩子感觉到很快乐。户外接触自然的活动,能给孩子大脑各种丰富的刺激,促进发育发展,保护孩子的视力。暑假期间,还可以邀请小伙伴、好朋友一起玩,一起互动。孩子在真实世界里,与真人之间的互动,好处要比电子虚拟的多很多。

议题三:面对即将进入小学,这个暑期的计划如何来做更科学呢?

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教师段宁莎

对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们而言,做计划是一种非常值得培养的生活习惯,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效率。暑假生活中,做好一份计划就是一次难得而且厚重的教育契机。借此机会,我也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两个核心要素:

在带领孩子们制定暑期计划之前,家长们需要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这是谁的暑期计划表?制作计划表的目的是什么?制定计划表,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这是谁的暑期计划表?答案当然是孩子,所以我们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提前听听孩子的想法,问问“你想干什么”“有哪些想去的地方”“想和谁一起”等等,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来,这样子就能为后续制定规则,主动遵守作息时间做好铺垫。

制作计划表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这个目的一定是多重的。从家长的维度出发,是希望能够合理规划每天的生活,让孩子们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作息,能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尤其对大班孩子家长,可以通过阅读、运动等等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积累词汇量。那么,从孩子的角度,制定一个计划表,可以提前知道暑假生活的有哪些特别的设计,能够和爸爸妈妈打卡哪些地方,从而激发兴趣。

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我倒是觉得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当然过程很重要,因为讨论的过程就是孩子接受和内化的过程。比如说,家长和孩子讨论亲子阅读的时长,无论是半小时还是四十分钟,最后定下来的一定是孩子接纳的,经过了中间的过程,他就会自觉去遵守和执行。

当然结果也很重要,这个结果不是制作完成一张表格就是结果,而是说孩子的落实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随时监督和提醒,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去提醒。就比如说倒计时和打卡就是简单有效的小道具。

议题四:孩子进入小学,社会性的提升也很重要,如何利用暑期时间,帮助孩子培养呢?

一年级家长代表姚雅琨

1.激发孩子的入学向往。这个暑假,家长们可以利用周末或者日常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他即将要上的小学去看看,并且给他灌输一些正面的信息。比如看到校园里的各种建筑物:“你的小学多漂亮呀!在这儿上学一定是非常惬意的。老师会带着你们在这里上课,在操场上运动、游戏,还会带着你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可以学唱歌、跳舞、学习航空航天知识,你想参加哪个社团啊?”在家长这样充满积极暗示的语言中,孩子也会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2.注意培养孩子些基本能力。比如今天打算外出,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来准备他外出时要携带的物品。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让他养成事前计划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培养到孩子整理物品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上学后孩子应该有能力自己整理书包,自己规划学习的过程,这些在平时生活中着意去锻炼,才能在孩子入学后,不慌乱。

3.给孩子们提供充分交往的机会。孩子跟亲朋好友或者同事邻居家的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们一定会共同去完成一些任务,这里就有了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冲突和矛盾,家长不必马上出面帮助解决,而要在一旁观察孩子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事后,对于不合适之处再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学习与发展的自然延伸,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的第一个暑假,利用家庭特点,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方面做好准备。

编辑|邵莹
责任编辑:石依诺 周彩丽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