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特色办学之路?李元校长在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上这样说……
我国教育改革始终坚持特色多样发展。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办学同质化、育人方式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全国多地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多所学校聚焦特色孵化、整合多方资源、加强专业指导,开展特色办学的长周期创建与评估,极大激发了基础教育阶段各层次学校育人方式改革的动力与活力,在我国基础教育图景中描摹出特色多样优质发展的新格局。
2022年9月29日,我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元参加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第293期主题为“如何走好特色办学之路”的线上圆桌论坛,就“以文化为支撑,提升整体育人格局”议题进行了交流。
承教化之风 创师道特色 育时代新人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现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学校。2021年6月率先在全国提出“师道教育”办学特色,致力于创办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探索优秀教育人才早期培养。我们创办“世承班”,遴选“适教、乐教”的学生,前置教师教育课程,培养成为“善教”的学生,为其今后其报考师范高校并成为卓越教师打下坚实基础;而对其他学生,则实施师道教育特色课程,厚植“情系教育”的种子,使他们今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关心、支持和重视教育事业。
之所以选择“师道教育”特色,与我校所处的嘉定区的区域历史文化和师道传统有关。800年教化嘉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崇文重教,人文荟萃,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课程资源和文化给养。以下是我校挖掘本土资源、探索“师道教育”特色办学的思考与实践:
一、承教化之风,续百年文脉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是沪上距离嘉定孔庙最近的高中,校内河水连通孔庙泮水和汇龙潭,这使学校创建“师道教育”特色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学校前身是嘉定区李园中学,由创办于1904年的启良中学和疁城中学两校高中部合并而来。著名教育家、上海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廖世承曾任启良中学校董。廖世承是嘉定人,1919年获布朗大学哲学博士和教育心理学博士。他把教师看作学校的命脉,曾说“一个学校的最后成功,就靠教师。”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们今天的师范教育改革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同时,嘉定区曾拥有非常著名的上海市安亭师范学校,其在学生培养中具有鲜明的“师范性”、“综合性”和“全科性”。但随着百年中师的消亡,安亭师范也于1998年撤销改制。选择“师道教育”特色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安师传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也明确:鼓励支持地方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校、教师发展机构、中小学等协同,开展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因此,我校尊崇、传承和弘扬“教化嘉定”的“师道”传统,将其作为我校的文化之“根”,从“根”上生发和生长,形成学校所特有的文化归属。
二、创师道特色,育时代新人
(一)以文立心,确立“师道教育”特色育人目标。
深入发掘“教化嘉定”的文化内涵,融入师道传统,学校提出“尚师志道、成德达材”的办学理念,依据孔子提出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进德修业的方法,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确立“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学生培养目标,构建“以为师之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师道素养培育呼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以尊师之道涵养学生教育情怀”(通过环境熏陶、行为示范给学生种下情系教育的种子)和“以求师之道激励学生求学进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人生目标)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二)以文培元,构建师道教育特色学校课程体系。
深度融合“师道教育”特色,在国家课程实施中探索教学环境、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中融入师道教育要素,在目标中体现价值判断、自主学习、合作交往、信息获取和处理、演绎表达、创新思维等与“为师”相适应的能力的培育;在方法中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指引方向、搭建支架、提供支持,推动启发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提倡学生“教授他人”、做“小先生”;在评价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策略,通过实施多元评价,在肯定学生个性成长的同时指导学生以长促短,实现均衡发展,同时注重学生参与评价,通过互评增进同伴互助,相互激励。
在校本课程中,通过举办“世承讲坛”通识课程、开设“师道教育”素养课程、开展特色实践活动等举措,构建“师道教育”特色课程体系,使学生内外兼修,涵养教师素养和家国情怀。2022学年,我校师道教育特色课程库已达四大领域(志道、据德、依仁、游艺)49门特色选修课程,课程涵盖与“为师”有关的诸多技能培养,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反思能力,同时涵盖了与“为师”有关的特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自治、自理和自创,如参与爱心助教、心理援助活动,学校还依托师范院校以及书院等中国传统教育资源共建一批校外“师道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师道研学”活动,令学生在行走中感悟“师道”文化。
(三)以文启智,成立“汇龙书院”,实施双导师制。
由于校内河水汇入嘉定孔庙前的汇龙潭,因此我们把书院命名为“汇龙书院”,将三个年级的“世承班”纳入“汇龙书院”统一管理,安排寄宿、自修、培优和特色课程,开展文体活动和学习考察,实行自主管理,落实养成教育,营造社区化、多样化、互动性的学习生活空间,以利同侪互动、资源共享,培养共同志趣,开展生动有效的师道教育。同时,实施“双导师制”,既选任校内导师,也聘请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优秀青年讲师、区域内杰出校园长等作为校外导师,发挥协同育人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师道教育”特色办学得到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组专家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得到“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今年新年伊始,于漪老师对世承班学子题词寄语“培根铸魂,全面发展”,并勉励他们“明日教师,今日做起”。
在学校切实推进“师道教育”特色创建工作中,全体师生也展现出了积极振奋的精神面貌,特色创建一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学生30余人次在全国和上海市学科竞赛和科创竞赛中喜获一、二等奖,其中包括第35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一等奖和第四届上海地区数学建模联校活动特等奖提名和一等奖,使学生实现全面和个性化发展。教师60人次获国家、市区级奖项,文化自觉和专业发展意识有很大提高。省市级、区级媒体报道我校新闻80余条,学校办学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因特色办学成绩突出,今年6月,我校被市教委批准为第60所市级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学校。
作为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第一所将师范教育前置的高中,我们将继续围绕“师道教育”特色创建,深入挖掘嘉定这片沃土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教育人才的早期培养和育人方式的变革,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未来卓越教师培养的最初摇篮和有鲜明师范基因、有较高品牌标识度的高品质特色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