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刘店子中学君子老师张其涛
河东区刘店子中学君子老师张其涛
沈付现
在“迎接二十大”而召开的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当中,刘店子中学青年才俊张秀敏老师深情地提到参加工作近三十年的张其涛,作为2022年区级优秀教师获得者之一,张其涛老师依托君子立身,在“志”、“礼”、“学”、“行”、“风范”等方面赢得了人心,也受到许多青年教师的好评。
君子之志,志在一种服务
1993年8月,从天津师大毕业的张老师,自从踏入这所乡村学校,如同扎下深根一样,放低身段,在这儿当主人,服务一届届乡村学子,一干就是近三十年了。服务乡村学子,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学子,不是看你嘴上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张老师三十年如一日的身影,从青年,到壮年,再到中年,期间他的工作岗位虽有所调整和变化 ,但服务乡村学子的君子之志并没改变,他用自己扎实的行动,把服务二字深情地镌刻在这块乡村净土中。用曾经的校长王耀如的话来说,“别提什么高大上的话,仅长时期坚守在这儿,服务在这儿,本身就是一种奉献。”该校坚持君子立身的办学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张老师树立的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服务乡村之志显得格外耀眼,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也显得格外可贵。
君子之礼,礼在一种实诚
熟悉张老师的人,都知道他很实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做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学校重视君子之礼,而实诚是一种最古朴典雅的“无礼之礼”,用老百姓的话来说,“都是自家人,不用那么客气。”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张老师靠这一种实诚之礼,务实不务虚,不管在刚参加工作时的班主任工作岗位上,还是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中,还是在学校老师略有剩余之时为青年老师腾出教学岗转到服务岗,还是后来年纪大了,在学校师资紧张之时又为学校排忧解难前后勤兼岗,他都秉承一种实实在在的谦让之礼,一度委屈和苦着自己,让他人获利。张老师这种实诚之礼,是一种不讲客套的客套,显出了高风亮节。
君子之学,学在一种涵养
在该校五维度君子教育体系中,君子之学是一种载体,非学难以让一方百姓满意,非学难以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非学也难以让老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年轻时代的张老师喜欢读书、学习。年龄已长,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不避讳地说,互联网时代,对于学校安排的和互联网相关联的一些事情,老教师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张老师主动向他人学习,向青年教师学习,乃至向学生学习,以期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尽量与时俱进,不给学校扯后腿。为了学校,也为了自己,张老师向青年教师请教,不会就问,不懂就学,显出一名老教师的涵养。譬如,张老师的学习强国学习,像其他老教师李学伟、王长江、李振利、王堂庆、吴连保、王有战等一样,一旦学会了,他们就走在了前头。为了自己可以不学,但为了学校必须要学,且要学好,显出了老教师们较高的君子涵养。
君子之行,行在一种心态
和别的职业不同,教师这个行业更多地是一种脑力劳动,属于脑力行走。早期,在物理组工作时,他曾是全校最年轻的物理老师,被上级评为优秀教研组长。进入2000年以来,作为课题成员,他参与了多个市区级课题研究,以致有人戏言:“我校教科研发展不错,以致连老教师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了。”有没有品质教研,效果是不一样的,张老师践行品质教研,也许并没有因此带来多少教育教学成绩的显性改变,但在君子涵养和品质上却隐约看出改变,尤其是心态变了,变得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智慧。都说教师越老越不值钱,但有了研究,有了智慧,或许就会不一样。在张老师良好心态和智慧的影响和感召下,他的儿子去年考公成功,儿媳妇今年教师招考成功,他今年则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一家人其乐融融,实现了家庭、事业双获丰收的可喜局面。
君子风范,引领一种潮流
该校一直有尊重老教师的优良传统,而老教师也不为人失望,他们以特有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实干和担当,引领青年教师传承刘中精神,在新时代中继续为学校建功立业,造福一方百姓和一方学子。而最大的精神就是传承刘中的君子精神,从学生到老师,主动以君子的理想人格和精神标识要求自己,发扬刘中君子实干精神,引领刘中现代教育新潮流。现在的刘中,前有老教师行在前头,留有示范,后有年轻老师奋勇争先,不甘人后,充满了活力,显出了君子学校所特有的一种温度、高度和亮度。没有最君子,只有更君子。
(本文发表于我区公众号“掌上河东”2022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