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教育知识 > 小学课堂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让阅读融通辩论,引任务激活思维 ——以“小古文中的东方智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教学课案为例

2022-10-13 13:05 来源: 中国校园在线 JYJ62460    阅读 7.2千+
5
分享
【摘 要】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第四个学习任务群。此学习任务群凸显出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学生阅读与表达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小古文中的东方智慧”系列学习任务的教学课案为例,诠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将单元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任务整合为真实情境中的“班级辩论会”,以期在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表达思维智慧,从而实现理性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课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课程内容设置为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第四个就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而学习“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目标。那么,如何通过一系列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构成的任务群,将思维培育与语文实践活动相融合,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判断与理性表达,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基于此,笔者依托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自相矛盾》《书戴嵩画牛》《两小儿辩日》三篇哲理小古文,并整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辩论”作为基本的教学材料,设计主题为“小古文中的东方智慧”系列学习任务。下文笔者将以此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课案为例,谈一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情境的建构和教学任务的落实。
  • 以品读为引,揭秘辩论智慧
2022年版新课标要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针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习内容,应包括“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并根据学习内容进一步提出了相应学段的教学要求:“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小古文中的东方智慧”系列学习任务的教学课案中,笔者精选了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的三篇哲理性小古文《自相矛盾》《书戴嵩画牛》《两小儿辩日》作为群文阅读材料,并将这三篇寓言故事分别置于教学环节的第一二个学习任务:“紧扣观点学论证”和“牛刀小试用论证”当中。
其中任务一又分解成两个活动:
活动1:认识举例论证与反驳法:
1)回顾《自相矛盾》,找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2)围绕观点,借助流程图概括出作者所用的具体事例。
(起因)(经过)(结果)
3)借助表格,解释旁观者是如何反驳卖矛与盾的人的观点的。
人物 各自观点
卖盾与矛者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旁观者 反驳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活动2:论证观点有理据
1)品读《两小儿辩日》,完成表格,梳理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借助表格阐述两小儿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人物 观点 理由
一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另一儿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体验“辩斗”,通过角色扮演(同桌互辩、组合互辩、师生对辩)的形式,再现两小儿的辩斗现场。
任务一中的两个活动,直接对接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 阅读哲理性小古文,学习文章是如何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如何抓住对方讲话中的漏洞来反驳观点的。
  2. 梳理总结出文章如何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上述学习实践活动将学生置于“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中,不仅让学生通过图表和图示揭示出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让思维可视化,还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到:论证观点既要做到有理有据,又要运用具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巧妙驳斥对方的观点。
  • 以任务为链,实践辩论智慧
2022年版新课标对于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师应“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所以说,教师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灵活融合在语文学习任务群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批判思维等关键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文字解决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本课的任务二“牛刀小试用论证”中,笔者基于任务一关于“阅读与鉴赏”的实践活动,在任务二中设置质疑交流——搜集梳理——迁移运用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边学边用,学用互促,进阶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1:质疑观点得辩题
1)品读《书戴嵩画牛》,找出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
2)小组质疑并交流:苏轼得出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联系课文注释和生活实际,作出判断。
活动2:聚焦观点找理据,搜集资料找事例
1)根据活动1中的质疑结果明确辩题: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两个小组抽签决定观点。
  1. 小组合作:聚焦观点找理据,搜集资料找事例,并运用图表和图示梳理理据和事例。
观点 理据 具体事例

活动3:牛刀小试,迁移运用
尝试运用具体事例和反驳法,在热身辩论活动中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所持观点。
活动1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生活实际,在小组内质疑并交流苏轼在《书戴嵩画牛》中的观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是否正确,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辨别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有理有据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到名家的某些观点绝非完全不容置疑。这种教学尝试,完全契合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鼓励评价文本”的学习要求和锤炼学生的理性表达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目标。
活动23是在整个任务群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任务一中对文本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在本环节中围绕辩题搜集资料、寻找事例、梳理理据,又为任务三辩论赛的开展示范了学习重点与学习路径。通过热身辩论活动,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辩论是怎样进行的,为大家共同确定正式辩论赛中“最佳辩手”的评价标准提供了思路。
辩论赛中“最佳辩手”的评价标准如下所示:
评价标准 具体表现
有理有据 能够有理有据地、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能言善辩 能够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反驳
有礼有节 能做到用语文明
  • 以比赛为拓,表达辩论智慧
2022年版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激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本课任务三中的4个活动,正是将学生拉入到了“班级辩论赛”这个真实学习情境中。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将自然而然地面临一系列挑战:投票选出辩题——根据辩题确定观点——围绕观点梳理论据——紧扣论据搜索准备资料——熟悉规则和评价标准开展论证。
在正式的论证过程中,如何组织论据展开辩论,如何引用具体事例陈述观点,如何抓住对方辩手的漏洞巧妙驳斥,有力回击。都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唇枪舌战中内化对辩论的认识,变挑战性的各项任务为自觉、自愿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是任务驱动下的深度学习,是从读、思、听、说等多维度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同时,在活动4中组织学生反思辩论的过程,反思自己是否做到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进行查漏补缺,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6)第一版:17.
  2. 徐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6)第一版:22.
  3. 薛法根.理性思维:做负责任的表达者——“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内涵解读[J.语文建设,20224):4-9. 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刘珉洁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