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二嫚:自由的地方 ,才有光芒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姜二嫚:自由的地方 ,才有光芒

2022-10-13 14:47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246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自由的地方,才有光芒


策划:张妍琳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你能想象这充满想象力的诗句,出自不足十岁的女孩之手吗?她,就是姜二嫚。有人说,二嫚是天才、是神童。小小年纪文思泉涌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她如何从生活中汲取养料自由成长?我们一起听听姜二嫚的故事。

为“争宠”开始写诗

家里半米之内一定能摸到书,读书的声音一直在耳畔回响,我出生在书香家庭,那个不停给我们读书的人,是我的爸爸。

从不认字开始,他就给我和姐姐读书,连出门走路也不例外。别人家,都是爸爸牵着女儿;在我家,是我牵着爸爸。他一个一个字从头到尾地给我和姐姐读过很多名著,相信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在书香和书声的熏陶下,我和姐姐很小就开始注意到了自己的语言,为长大后有意识地创作打下了基础。

我的姐姐一岁半开始“写诗”。在不会书写时,那些咿咿呀呀都是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的。有时爸爸正和我玩儿着,听到姐姐作了首诗,就跑到姐姐身边了,让我有种被忽视的感觉。那时,我不知道“诗”是什么,也不知道“写诗”有什么难的,觉得自己也能行。两岁五个月的那天,我们父女三人在上梅林,我突然有了灵感,作了第一首诗《大梅沙》——大梅沙在此,我们路过这里,月光之下,有条纹的星星,亮晶晶。为什么会作这样一首诗,我记不清了,爸爸妈妈认真地帮我记了下来。他们的鼓励和夸奖,让我不断产生新灵感,才有了后面成百上千的诗歌。

在我看来,万物皆可入诗,不管是一个梦、一个奇思妙想,还是日常和家人的互动。我们的文字不需要多么华丽,写诗就应该像和朋友交流一样,怎样和朋友说话,就怎样写作,这样才能抒发真情实感。

情感流动的“秘密”

充满想象力和人情味的文字,离不开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一年,我突发奇想,想养一匹马。爸爸妈妈联系了马场,帮我寻找卖马的人,还回乡下寻找养马的场地。虽然最后没有养成,但爸爸带着我们到东海岛生活了一年。

东海岛是外婆的故乡,远离城市的喧嚣,我们凌晨打着手电筒,在花生地里边拔杂草边通过听书软件听《红楼梦》。爸爸鼓励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玩,我跟着他们在水渠里玩水、赶海,在村头摆摊。我很喜欢乡村的夜晚,在天台上能看到城市中见不到的漫天繁星。外婆看我在天台观星到天亮才回房睡觉,就给我买了一张大床摆在楼顶,让我躺着看。在这里,我体验着不一样的生活,写下无数诗和散文。

也是在这座“老人村”,我对“死亡”有了懵懂的认知,不再恐惧。走在城市里,每当路过提供丧葬服务的店,我都会扭过脸去。但生活在村里,村旁就是坟场,每当经过,我会用雷州话和坟墓打招呼。听说一位老人逝去,我写下了《盐村的老人》——在家里看书时,窗外传来一阵阵的哭声,好像是村里有个老人死了,但我不是本家的,不能去看。第二天,我跑到老人们扎堆的地方,一个个看,想看看少了哪一个。

丰富的成长经历和大量的阅读,给我带来了源源不竭的写作灵感。在真实的生活中,那些情感链接带来的情感流动,是生命中可贵且难忘的体验。我的亲人和所见所闻是我写作的主人公和题材,写诗,就是在写我的生活。

……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光明少年》10月刊!
【责任编辑:你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