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卓有成效的校长
新时代,新征程。随着国家教育部多项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学校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促使每一所学校从决策者开始就应该认真思考自己学习将何去何从。为什么说应该从决策者开始呢?因为,普天之下,个人是社会最小的元素,其次是家庭,再次是集体,最后是国家。纵观四大元素,唯决策者影响力最大,撇开个人不谈,一个家庭,家长的能力影响整个家庭,乃至这个家族的兴旺发达;任何一个集体,核心的核心一定是领导层;偌大的一个国家也必须由国务院里常务委员会决策,所以,决策者重要性可想而知。

作为扎根山区25年之久的一线教师,我见证了中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发展,也为当下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认真思索和考量过。尤其作为一个校长,我认为一定要结合新时代,思考: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社会?只有充分认识了新时期这“五好”的内涵,才能算一个合格的校长。称职的校长务必是有担当,敢担当,能担当的。正如《写给年轻干部的三十六条建议》里讲的“肩上有担当,心中有思路,手里有方案,脚下有行动”的“四有”维度一样,校长一定要有担当。有担当是政治觉悟问题,也是方向问题,敢担当是工作作风问题,能担当是能力问题。那么,要达到“四有”维度,校长就应该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一、卓有成效的校长,一定是一个时间的管理者。时间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然而,有的人度日如年,有的人争分夺秒,各自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结合我的工作,我每周都一定要抽时间在工作备忘录里设计近期工作的安排布置,超前谋划什么任务由什么人什么时候去完成,稍有复杂的工作,抽时间和领导班子交换意见,尽量考虑周全任务的方方面面,到了周日例会很快安排下去,不在会议上耽误大家太多时间,其实也是为自己节约时间。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最后,再将“可自由由运用的时间”,由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
1.诊断时间。认知自己是⼀件很困难事,我们大多数情况都倾向于高估自己,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时间总比实际耗费时间预估要短,很多时候我们对时间的感知都是错误的。
2.管理时间。管理时间就是要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比如由于疏忽和懒散造成的重复出现的事情;又比如,一项工作负责的人员过多,大家肯定会把时间花在协调⼈员之间的关系上;再有就是无关紧要的人际关系交往——饭局、酒局、茶局。
3.时间安排。我们的大脑深入的思考,需要整块的时间,若时间被切割成许多分段等于没有时间。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上班时被各种小事打断,分离间隔,比如我们刚坐下没有半⼩时就会要去喝杯水,上个厕所,抽支烟,吃个东西什么的,但我们大脑工作往往半个⼩时可能才刚进入状态,然后突然被终止,当我们再次重新回到座位时又需要重新启动大脑。如此,注定我们的工作效率必定很低效,对于有时间计划的入来说,我们必须要学会高效利用时间,因为我们本身可集中注意力时间就比较少。不管时间的需求有多大,时间的供给绝对不可能增加,而且,时间稍纵即逝,根本无法贮存。昨天的时间过去了,永远不再回来。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都是从认真管理时间开始的。总之,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是一个能有效管理时间的人。

二、卓有成效的校长,必须知道自己的使命。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教育的方向,或者说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学校的核心人物,务必对当下的教育方针政策了然于心,同时,应该适时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宣讲,尽量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一起努力工作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校要结合国情和地域等特点,征求多方意见建议,制定出学校具有长效性的校风和学风,班集体也尽量要制定出班风。凡事都要有目标,学校在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特色,使全校师生员工一起往这个特色目标努力!学校必须有行之有效的一套管理制度,使教师员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或者说哪些事是不能干的?老师要知道该如何培养人,而不是只知道自己该如何教好书。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育人才是全面、完整的教育。学校要多方协调,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爱国主义、安全教育、文体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树立榜样,磨砺意志 ,陶冶情操,提升团结合作,接受失败等育人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部分活动可以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和宣传,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和谐共生,共建共享的大环境,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家长能够体会到自己孩子的正常成长,全社会都能够从教育获得幸福感。一个学校,如果得不到家长支持,社会各界的认可,那就是在误国。因此,校长务必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自己的贡献在哪里。

三、卓有成效的校长,应该是一个用人高手。用人之长,更要容人之短。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全能的,身处校长之位置,既没有其它单位领导的权威,更没有老板的“生杀大权”。但又要很好地管理学校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就只能靠合理化、人性化地用好每一个教师了!厉害的校长,一定会结合自己学校的现状,认真思考每一段的工作重心,不断和上级领导沟通,争取得到人事,资金和技术支持。也会恰当运用家校和社会联动,尽最大努力求得各方支持。更关键的还是要分析每个老师的能力和特点,因为职位有高低,能力有大小,设置尽量多的岗位,让每个老师都有“用武之地”,同时,调整绩效考核方案,通过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让所有人心平气和地参与管理,共同获利。物质是第一要的,利益就是魔鬼。岗位设置既要利益最大化,又要人性化,这就必须全面考量学校人事现状,作出尽量合情合理的岗位设置,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理念,从而更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兼顾“老弱病残”的感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卓越的校长都会在因人而用上花费很多心思,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包括后勤人员的使用,都可以进行优化。任何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缺的是发现优点并为我所用的伯乐。很多老教师对于网络应用不拿手,但对于劳动课,心理健康教育等可以做到信手拈来。一大部分家委会成员和社会成功人士,他们对参与学校管理非常热心,处理好关系后只要学校召唤,他们大都会倾尽全力帮忙把学校需求办的妥妥滴。比如,过教师节、六一儿童节他们都非常主动参与,甚至进行力所能及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尤其对“个别少数”学生的家访,家委会的效果比许多老师的作用都强。极个别学生历来不喜欢读书,但行为习惯不差,还喜欢打球或干劳动等,老师就应该在上文化课时对其降低期望值,而多在个性特长方面进行挖掘和培养。合情合理地优化用人之道,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务必于拥有的最重要的素质。

四、卓有成效的校长,知道轻重缓急。有经验的管理者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已经养成了对轻重缓急的任务设定优先秩序,坚守“要事第一”“摆脱昨天”“推陈出新”的原则。学校校长工作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因为学校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每一个学生的背后对应着至少一个家庭,“人到一百,五颜六色”,尤其学生多的学校,校长几乎每天都会遇到需要参与解决或主要负责处理的事,有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像我们寄宿制学校,除了周末,电话必须24小时候开机,如果偶有半夜老师或家长来电,往往心都要提到嗓子眼儿上,最怕的是学生生病或其它突发事件。凡是学生的事,学校必须把放在第一位的解决,凡是紧急重要的事,校长必须第一时间到位带头处理,处理解决的过程坚持因事而为,全方位、多层次联动合作,充分利用网络等现有资源,尽量最快最好解决问题。“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在做好轻重缓急之分后,还需要确立先后顺序,校长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需要做的事情非常的多,遇到的问题和危机也非常多,如何审时度势,作出处理的先后顺序,需要拿出勇气。这个过程中,多数卓有成效的校长都会选择考虑当下和将来,找准最新最快的机会出击,坚持自己的主见,处理结果不求只是安全和方便,力求具有长效性,甚至是永久性。

五、卓有成效的校长,完全具备有效决策的能力。学校管理者——校长,从原来的“校长负责制”到“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变化,是贯彻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的体现,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是全面抓实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学校的管理最终都是落到校长第一责任人的肩上,很多事情就要为学校的管理作出决策。学校管理是方方面面的。可认为是学校组织或管理者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进行优化选择的过程。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决策的重点不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决策是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如果仅仅关注某一个问题的话,那么相似的问题可能还会再出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需要进行管理决策的事情非常多。例如:确立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特色、三至五年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事项管理;学校人事调整、学校建设项目、大额资金的使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在这么多学校管理决策中,我们要弄明白:什么问题是经常性的,什么问题是偶然发生的但会导致经常性问题,什么问题是偶然的特殊事件等。弄清楚问题的本质,一般经常性问题根据管理原则或者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按规章制度执行,基本不需要决策。如;教育教学事项管理,班级、学生管理、招生入学等问题。需要我们通过会议、采纳意见进行民主决策的都是重大问题,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干部人事任免、建设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事情,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对于经常性的问题,需要的是建立规则和政策来解决它,而偶然发生的和特殊事件则要看事情本身来决定。不管是哪一种问题,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问题本身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还要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和意见收集后,才能根据这些数据来决定执行哪种决策,在执行了之后,还要看教职工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的情况对决策做出适当的调整,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得根据不同事情做出科学的决策。根据时间的压力,我把学校管理中经常需要作出决策的事项分成几种,采取不同的对策。
1.紧急事件的决策。这类决策要求管理者必须马上做出反应,立刻采取措施应付危机。如:教室着火、学生在上体育课上严重摔伤。这类决策等不得,通常是越快越好,否则会给组织带来更大危机。这类决策通常来不及仔细分析选取最优方案,也不能强调决策范围,在场的每位管理者都有责任采取行动,通常的原则是,具体负责的人在现场,就由他现场决策,具体负责的人不在现场,由在场职位最高者现场决策并指挥实施。
2.稍纵即逝的决策。这是过期作废但又时间紧急一类问题的决策,这类问题通常有一个稍纵即逝的解决时机,若不马上决策的话,最终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这类问题的决策通常不是问题本身的压力,而是时机的压力需要马.上决策,错过时机往往就没有必要再决策了,但没有及时决策通常也不会给组织带来危机。如:紧急的工作安排,或者说外派教师听课培训,有关内容正是学校急需的,今天不决定去听,明天就没有意义了等等
3.最优决策。在这类决策中,有多种方案可供决策者选择。尽管快速作出决定也重要,但有效的决策取决于对各种方案的分析和评价,取决于决策方案选择得是否合理。对这种决策,找到最佳方案相比决策速度更重要。如: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士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重大资金使用,三至五年的发展规划、学校如何实施“双减和五项管理”、学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绩效工资分配、履职考核评先推优的决策,就需要最优方案。
4.无关紧要的决策。这类问题的决策既无时间的要求,也无须追求最佳方案,随便什么时间、采取什么方案都可以。对这类决策,有时间及早决策,没时间可以扔在一边等有时间再做。
5.等待时机的决策。问题已经出现,但还不明朗,决策的时机还没到来。这类决策可以等待时机成熟或到了问题逐渐明朗时再作决定。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把决策作为一门科学,还要把决策视为一门艺术,要用科学的精神做决策,用艺术的眼光看决策。只有正视学校管理决策的时弊,并对这些弊端进行对策研究,提出卓有成效的措施,才能作出卓有成效的决策。
【责任编辑:你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