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帮扶成果 攻坚路上携手共建 —宁河区与榆中县教师组建“共同体”,资源共享促均衡发展
一、宁榆“名师工作室”合作共建,促进骨干教师培养
(一)“名师工作室”携手共建,开启教育合作新模式
2022年5月,宁榆两地教育合作名师工作室项目与青年教师手拉手活动正式启动,标志着宁河榆中教育协作进入新阶段。两地名师工作室合作项目聚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室导师之间开展广泛的工作室运行模式、管理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经验交流;学员间组建共学共研研修共同体,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比赛、展示课交流等活动。
(二)“名师工作室”携手共建,做好名师工作室导师培训。
为了促进两地名师工作室建设步入高效质优的运行轨道,我区教育局聘请到原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团长王笑君为宁榆两地名师工作室导师和学员做了《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策略和路径》专题培训,为工作室导师和学员分别提供了专业发展和进步的真招实法,为两地名师工作室工作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名师工作室”携手共建,两地导师有效对接。
宁河区8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导师分别与榆中县的8个名师工作室导师进行了对接,分享了宁河区名师工作室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室建设经验,共同探索骨干教师培养的新路径。宁榆名师工作室导师间精诚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引领、服务两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开展学术交流活动18次;学员间开展线上合作教研活动80次。
为进一步加强两地名师工作室教学研究交流,促进两地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保证联合教研活动出成果,两地工作室本着“针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形成真成果”的思路,两地导师分学科共同研制《2022年宁榆名师工作室“手拉手共成长”系列教研活动方案》,根据各学科方案,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利用网络平台,组织两地学员开展线上教育科研学习交流,学员研修成果分享,导师学术研讨等活动。
二、开展专题培训,助力宁榆、宁贡教育合作再上新台阶
应榆中和贡觉两地教育局的要求,宁河区教育局把帮扶与合作工作落在实处,责成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各类专题培训。
(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项培训
为帮助榆中县特殊教育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提高特教教师专业水平,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聘请了天津市优秀教师、宁河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泽苹分别以《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和《送教上门助力特殊儿童少年追逐生命的阳光》为题对榆中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特教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内容适切,符合对方特教学校实际,得到参训教师高度评价。
(二)校园足球裁判员、教练员专项培训
为帮助榆中县顺利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聘请了中国足协室内五人制初级教练员培训班讲师、亚足联C级教练员、北京体育大总L2级教练员、国家级运动健将、天津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名师吴迪和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员、国家D级足球教练员、潘庄镇朱淀小学教师李强分别做了《足球传球、接球、射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方法及活动组织》《足球比赛技战术应用》《足球裁判规则学习及运用》专题讲座,为题对榆中县200余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教师专项培训
为补齐榆中县艺术教育短板,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聘请了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青少年合唱学会副主任、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艺体卫劳部部长孙伯旭老师,为榆中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了《中小学合唱训练、排练与组织》专项培训。
(四) 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
为提升榆中、贡觉干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聘请了天津市红桥区新华中学和苑学校副校长周海燕,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书记、国培计划专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成员杜永刚老师做专题讲座。两位专家分别以《技术赋能学校教育教学变革》《信息化2.0时代的新教育技能》为题,围绕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2.0的发展目标,一线教师应如何顺势在教育实践中应用信息化2.0提升教育教学成效,学校如何应用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科学诊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甘肃榆中县与西藏贡觉县160名校长,2000名教师参加了此项培训,两地干部教师对本次高质量培训活动反响热烈,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和思政微课展示交流活动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根本性问题,宁河榆中两地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建设,就如何高质量上好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专项培训和交流活动。
1.宁榆两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项培训
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聘请到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坎帅老师面向宁榆中两地思政课教师,做了题为《坚持立德树人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专题讲座。宁榆两地1100余名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
2.宁榆两地思政课线上微课展示与研讨交流活动
6月1日至12日,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了宁河区、榆中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线上微课展示与研讨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以“宁河 ‘三问’”“致敬家乡英雄”“传承家国情怀”为主题,展示交流了5节高质量的思政微课,展示后,进行了由微课执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评议的线上研讨交流,两地思政教师在交流中升华了教育情怀,增强了上好思政课的信心和为国育才的信念。
三、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结对共成长
(一)宁榆两地青年教师开展“手拉手,共成长”活动
宁河区与榆中县各选派80名青年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签订了“手拉手,共成长”协议,定期开展线上集体备课、教学基本功竞赛、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论坛、教学研讨和课例交流等活动,两地手拉手教师本着互帮互促、资源共享、灵活高效的原则,在教研信息、教学心得、教学资源等等方面积极开展协作交流,其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240人次,教学研讨活动80次,进行教学设计交流160篇。
(二)基层学校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合作
芦台一小与贡觉中心小学,芦台五中与贡觉中学,芦台二小与榆中文成小学,北淮淀镇中学与榆中六中,赵庄中学与榆中朝阳学校,开展校际间“手拉手”结对帮扶共建工作,聚焦贡觉县薄弱学校和家庭困难学生,深化“手拉手”结对帮扶,扎实开展“教师结对子”“分享一节课”“共读一本书”“线上专题讲座”等主题活动,扩大教育教学共享互动,在交流交往交融上升级加力,与受援校一起共圆教师学生的成长梦。
芦台五中与贡觉中学完成“分享一节”课线上教研活动4次、线上优质资源共享12次、线上专题讲座1次、同步培训2次,开展了“共读一本书”分享读后感及互通一封信活动。
芦台一小选出37名一线优秀教师与贡觉中心小学教师结成了对子,通过腾讯会议、QQ、微信、钉钉等方式研讨小专题“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作业质量”、“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提问”;共同探讨“发现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线上开展“双减背景下优秀作业设计分享”,交流双方的教育教学经验。开展了“两地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向贡觉中心小学推荐了阅读书目:低年级段《安徒生童话》、中年级段《中华上下五千年》、高年级段《夏洛的网》。以制作读书卡、手抄报、写读后感的形式分享了读书心得。芦台一小的冯秀云老师及西藏贡觉中心小学的彭天柱老师就六年级数学课《圆柱与圆锥的复习》一课进行“同课异构”,在课堂教学模式、教法、学法等方面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芦台一小还向贡觉中心小学推荐分享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及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精品微课6节。芦台一小的王欣蕊老师通过腾讯会议携手西藏贡觉中心小学的全体学生,开展主题为“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线上专题讲座。组织两校学校干部、教师开展同步培训活动,聘请到天津市教科院王敏勤教授为两校教师进行《“双减”背景下怎样创新课后作业和集体备课》专项培训。
芦台二小和榆中文成小学组织结对教师26对,通过QQ、微信等方式研讨“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双减政策下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共同完成一份“作业设计案例”、“双减政策下对课堂教学思考”的研讨交流活动。获区级书香教室的班主任杨旭、冯克岩和杨帆三位老师开展了主题为“如何打造书香教室”的线上经验分享活动。
北淮淀镇中学选出了20名一线优秀教师与榆中六中教师结成了对子,通过腾讯会议、QQ、微信、钉钉等方式进行研讨。学校给予部门负责人、教师以最大程度交流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语文学科的郑永迎老师、数学学科的郑永强老师、英语学科的郑艳莉和李平老师、物理学科的于克征老师、化学学科的徐丽丽老师、历史学科的李秋林老师等诸多我校的优秀教师认真准备了10余次优质课程资源进行线上送课,收到了一致好评。同时我们也认真听取了榆中六中教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分析学情和对策,力求在教学方法、教学基本模式、教学观念及教学效果上能给予对方一定的启示和作用,两校共计进行了20余次的线上教研活动。
通过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宁榆、宁贡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提高了宁榆、宁贡教育品质,也促进了三地教育特色发展。宁榆、宁贡教育通力合作不断深入,在攻坚路上携手共建,共克疫情时艰,在合作中建立真挚的友情,在互帮互促中实现专业共同成长,在资源共享中,促进宁榆两地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你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