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届摘得“奥赛”一等奖,上师大附属嘉定高中这名学生有何“秘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频道

连续两届摘得“奥赛”一等奖,上师大附属嘉定高中这名学生有何“秘诀”?

2022-10-17 10:34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2586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日前,中国化学会公示2022年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一等奖学生名单,上海市共有68人获得了一等奖。其中,上师大附属嘉定高中高三年级学生陈勇再度荣获此项竞赛的一等奖。作为一名嘉定区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陈勇冲破强手如林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对手,从中脱颖而出,有什么“秘诀”呢?

不参加机构补习,也能连续两届摘得“奥赛”一等奖

据了解,陈勇是在第35、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中连续两届获得上海市一等奖。回首这两年备战化学竞赛,他总是充实忙碌着也快乐着。他从未参加过机构补习班,督促他不断思考、训练、进步的,是学校罗美玲老师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要求,是班主任陈瑜老师和苏静如老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是所有任课老师对他无私的包容、理解与支持,让他能够安心地、有计划地学习、生活。

“我十分感谢我的化学老师罗美玲老师,是她启发了我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我在超越高中化学以外的领域里钻研探索。”陈勇说,“高一时,罗老师发现了我的化学学科优势,她鼓励我参加化学竞赛,给了我最初的勇气与信心。”

不仅如此,罗美玲老师还在化学奥赛的备战上给予陈勇精心的指导,搜集各种化学竞赛的信息和资料,甚至借助她大学同学的资源解决碰到的难题,还经常跟学校领导沟通反馈,及时给予必要的协助。

“在高二这一年,我又先后自学了《无机化学》《结构化学基础》《中级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大学化学课程。今年暑假,在学校的支持和罗美玲老师的带领下,我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大中衔接活动,最终9月4日参加了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初赛),并再一次取得了上海赛区的一等奖。”陈勇娓娓道来。

学生陈勇

据罗美玲介绍,陈勇同学凭着对化学的执着热爱和良好的领悟能力,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自学“啃完”了大学化学的相关课程。她作为陈勇的化学老师兼导师,除了常规为他答疑解惑、关注他的学习动态和心理成长之外,还会寻求一些化学竞赛方面的资源,为他提供化学奥赛的备考经验、模拟试题等资料。

“秉持着‘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理念,我们非常支持陈勇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努力创造条件助力他更好地发展。无论是精神鼓励、内驱力的激发,还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学校都在积极行动。”罗美玲说,在高二第二学期,学校给陈勇配备了双导师。在遇到高深的问题以及跟科研前沿有关的问题时,他会时常求助校外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张昉教授,并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能够取得这个成绩,我十分感谢学校的支持培养。”陈勇说,“上师嘉高的高中学习生活,让我感到无比骄傲与幸运。化学竞赛已经成为我高中生活美好灿烂的一笔,两年的竞赛之路,学校培养我的坚持、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相信这也一定能支持我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来我一定能在化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他也相信,在学校“尚师志道、成德达材”的办学理念下,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扎实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出彩。

学生陈勇和指导老师罗美玲

三大“秘诀”,为学生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作为一名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陈勇能够连续两次获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一等奖,离不开学校的悉心培养。对此,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校长李元总结了三大“秘诀”。

首先是学校办学特色引领,振奋人心。学校提出“尚师志道,成德达材”的办学理念,以师道教育为办学特色,致力于创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培养“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师道教育特色扎根嘉定历史文化传统,着眼于新时代人才培养,并在全校师生中获得广泛认同,形成共同发展愿景,起到凝心聚力、振奋人心的作用。师生的活力、自信心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

“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信心,陈勇对自己也充满信心,坚持自己在化学学科上的兴趣、特长。师道教育特色强化了教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使老师们更加敬业爱生,甘于奉献,不计回报地指导学生。”李元说。

其次,学校老师善于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据介绍,上师嘉高男生比例高、偏科生较多两大特点,学生单科成绩颇具潜力。发现这一特点后,学校领导提出“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理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科技、文体活动,为有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同学成长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同时,学校还实施“双导师制”,为特长生同时聘校内和校外导师。

李元指出,在“双导师制”下,陈勇同学可以参与导师的课题,前往上师大化学实验室做实验,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随时请教张教授。两位导师热心、专业的帮助,使陈勇的化学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像陈勇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当他们在兴趣爱好上获得成就、得到肯定后,必定会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短板得到弥补,从而实现全面而个性化发展。”

另外,学校注重贯通培养,资源集聚。据了解,上师嘉高与上师大基础教育处合作,成为上师大嘉定基础教育集团的一员,探索教育优秀人才的早期培养,通过创办“世承班”,遴选“适教、乐教”的学生,前置教师教育课程,培养“善教”的学生,为其今后报考师范高校并成为卓越教师打下坚实基础;而对其他学生,则实施师道教育特色课程,厚植“情系教育”的种子,使他们今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关心、支持和重视教育事业。

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出台,这种贯通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除了定期组织开展集团内的贯通育人教研和课题研讨外,上师大基教处还参与学校咨询规划、龙头课题研究,聘请专家顾问和校外导师,指导特色课程开发和“世承讲坛”举办,组织市级专家深入课堂调研,对教学诊断把脉等。上师大的专业支持和资源倾斜,使学校资源集聚、特色彰显、师生振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教育的一大动力是点燃学生成功的希望。”李元表示,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人生出彩”,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上师大基础教育处的合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特色办学,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为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化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转自:上海教育新闻网
记者:刘时玉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