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小·党建】毛泽东爷爷的拐杖情缘 | 乐师附小党员教师讲党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附小·党建】毛泽东爷爷的拐杖情缘 | 乐师附小党员教师讲党史

2022-10-18 10:37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2619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9月19日,乐师附小国旗下党史课堂迎来了夏源培老师的精彩讲解,她给大家带来了毛泽东爷爷的故事。

      毛泽东一生热爱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爱好。拐杖,成为他晚年登山必不可少的用品。他对拐杖没有什么讲究,不管木制的还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在众多拐杖中,他特别喜欢一根竹拐杖,而这根拐杖来自杭州丁家山。

      毛泽东喜欢杭州,称杭州为第二故乡,生前先后40多次来杭州。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登丁家山,上山前,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就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单处理了一下,当作拐杖,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新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住了,郑重地问工作人员:“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作人员回答说:“老乡本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毛泽东很高兴,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毛泽东对这根拐杖喜爱有加,上山后吩咐工作人员不要丢掉,要带回北京去。

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散步,还是外出视察,毛泽东一直使用这根未经雕琢的拐杖。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毛泽东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自珍,视为珍宝。

      有一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考察,随身带着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上用过的竹拐杖。其间,越南主席胡志明来中国访问,到长沙拜见毛泽东。毛泽东与胡志明交情很深,两人相见甚欢。有一天散步时,胡志明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交换拐杖,以作纪念。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风趣地说:“就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漂亮了。”胡志明拗不过毛泽东,只好带着遗憾回去了。

      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还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精神品格的具体反映。生活俭朴是毛泽东的一贯本色,他不太注重物质享受,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俭朴。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说明。

毛泽东喜欢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

      很多人对毛泽东不坐担架、不坐轿子感到不解,对此,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解释说:“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我毛泽东不能坐!”

       作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他比谁都更有权力和条件要求好的物质享受,可他从来不搞特殊化。宁愿拄杖徒步,也不坐轿子,正是他公仆本色的体现。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当主席也不能比别人特殊,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立足当下,谨守朴素的生活作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是关系到党建设的重大命题。为了深入推进青少年思想引导工作,增长青年学生对党史的了解,乐师附小党史课堂对全体师生进行了又一次思想的洗礼。

文案 | 徐红霞
图片 | 刘建波

编辑 | 邓佳琨 
审核 | 刘晨桔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