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笔记 | 基于观察的美工创造活动指导
10月12日,来自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的高小芳老师以“基于观察的美工创造活动指导”为题,从“美工创造活动的定义”、“教师如何进行美工活动观察评价”两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幼儿教师如何在美工创造活动中进行观察指导。
一、美工创造活动的含义
高老师首先基于课程游戏化的背景,带领大家重新定义美工创造活动。她强调,美工活动不仅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也涵盖户外涂鸦活动。因此,这一活动应当镶嵌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其次,美工活动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教师应当尊重幼儿在游戏中自发的意图和意愿,允许幼儿自主自由选择。其二是幼儿的表现性活动,这一形式需要通过幼儿对材料的加工来实现,如绘画、泥塑、美工、废旧材料的创意表现等。教师也要尊重幼儿在创作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如何进行美工创造活动的观察评价
针对美工创造活动的观察评价应该如何做呢?高老师指出,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幼儿的创作结果这两大维度。高老师通过小班幼儿“做小雪人”的泥塑活动案例,与老师们一起探索如何基于对幼儿的理解给予儿童更好地支持评价。在案例中,高老师引导大家去观察与思考幼儿在制作雪人的过程中游戏兴趣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第一版解决策略,即引导幼儿观察小雪人的图片,增加对雪人帽子、雪橇的创意想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说明教师并未发现幼儿的真实意图,于是高老师继续针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观察,最终发现幼儿喜欢雪宝,教师通过出示雪宝的照片激发了幼儿的美术创造兴趣,促进了幼儿美工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进行幼儿作品的观察评价
如何针对幼儿的作品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呢?高老师认为,教师要先看幼儿画的是什么,并努力发现绘画作品中有趣的地方,再分析绘画能力处于哪个阶段,最后从造型、构图、设色等方面评价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她借用“画越野车”的案例带老师们理解分析幼儿的自发绘画作品。她建议老师们不要对幼儿的意图给予过多的指向性指导,而是给幼儿提供物质资源或隐形的支持。
四、总结
高老师在最后总结道,幼儿的美工创造活动要建立在幼儿自发自主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观察获得对幼儿的理解,发现幼儿的真实需求并顺应其需求,促进幼儿发展。
在本次的课程中,高老师通过各种详实的案例为大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在幼儿的美工创造活动中进行观察分析,期待本次的专家讲座能协助老师们更好地分析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发展水平,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