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 ——新余分宜县教育体育局全面实施惠民项目“小荷工程”
一、背景
一碗乡村学生手中的馊菜馊饭,在分宜县杨桥镇新安小学点亮了全县乃至全市的“小荷工程”。2019年秋,新余市市委书记来到新安小学调研,看到了中午在学校寄宿的孩子们吃午饭的情景,当即决定要改善农村寄宿学生的吃饭、洗衣、洗澡等生活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下,“小荷工程”横空出世,经过试点推行及多方调研,2020年“小荷工程”在全市铺开。分宜县委县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发动相关部门以及乡镇,精心谋划、强力推进,从两个试点学校入手,把新安小学和分宜六中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可提升”的全市典范,然后再充分挖掘各乡村学校优势资源,不断丰富“小荷工程”内涵,把该项民生工程办成了民得实惠、党得民心的德政工程,解决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切实保障了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做法
1.“固本强基”添设施,完善实施条件。自“小荷工程”在分宜实施以来,共投入资金1081万元,有力保障“小荷工程”高质量、高效应运行。其中,投入330万元对“小荷工程”设施进行添置改造,投入427万元用于“小荷工程”日常运行;按“明厨亮灶+互联网”工程标准,投入324万元完成了食堂改造96个,安装宽带169个、天翼云眼前端点410个,全县各级学校食堂内部工作情况都可通过互联网随时查看;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被褥368床,洗衣机12台,有力改善乡村学校学生生活条件。
2.“细针密缕”做服务,确保实施成效。全面推行“营养套餐”。“小荷工程”学校“营养套餐”推广率达100%,科学制定菜谱,营养搭配学生饮食营养,培养学生科学进食、节约爱惜粮食好习惯。严把采购、储存、加工、发放、用餐五大环节工作质量,规范食品采购程序,制定食品定价制度,规定老师用餐陪餐,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用餐情况并及时解决学生在用餐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定人定桌定制度的方式,维护用餐卫生、纪律,落实“光盘行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用餐习惯;合理安排热水淋浴,分四个时间段为住宿生免费开放热水,保障每个时间段学生都有热水供应,同时安排生活老师及各寝室长对学生有序使用热水和热水设施进行监督管理。安排生活老师,指导学生免费用洗衣机洗衣服,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和寝室卫生。夜晚临睡前,学校开通“小荷夜听”广播,或讲述名人励志故事,或播放舒缓音乐,慰藉住宿学生心灵。
3.“自力更生”开菜园,增添实施乐趣。各校因地制宜开辟学校“小荷菜园”, 全县共开辟“小荷菜园”23个。学校充分利用劳动基地和周围一些荒地,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各自管理其中一块,在教师指导下,引领学生利用劳动课和课余时间耕种蔬菜,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粮食等良好品格。收获的蔬果由食堂实施“采购”,然后免费供应给用餐学生,不仅降低了学生用餐成本,还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中的无限乐趣。
4.“各显神通”创特色,提升实施品质。按照“简易性、安全性、趣味性”原则,挖掘学校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逐渐形成“小荷工程”一校一品格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品格,进一步提升“小荷工程”运行品质。双林中心学校围绕 “崇礼尚德”“体健心乐”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和文体活动;杨桥中心学校结合“赏识”教育,赏识细小进步,搭建学生健康成长幸福桥;凤阳中心学校以“小荷工程”为契机,组建“特殊学生足球队”,激励学生自信与自强;新址中心学校着力提升教师服务意识,用实际行动阐述师风师德新风尚…
三、成效
“小荷工程”的实施,是分宜县深入开展“走一线、解难题、惠民生”活动的重大成果。全县学校24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寄宿生、农村教学点中午带餐的4000余名学生(含德仁苑68人),享受了“小荷工程”以膳食改善行动、免费热水淋浴和免费洗衣服务的福利,彻底扭转了乡村寄宿学生吃饭难、睡觉难、洗浴难、洗衣难的老大难问题,改善了农村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培养了农村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惠及了农村千家万户,已然成为我县一道亮丽风景线,深受学生、家长、学校的欢迎,成为我县一项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安全工程。
四、启示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农村义务教育的孩子也能吃上营养餐、洗上热水澡、穿上干净衣,既是“小荷工程”的初衷,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随着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今天的农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小荷工程”提供了新思路,真正的做成了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为农村的孩子点亮了希望之光。
(孩子们在“小荷菜园”里采摘)
(孩子们在“小荷菜园”里采摘)
(“小荷工程”让乡村学生营养科学用餐)
(配备洗衣机让学生免费洗衣)
(供稿:黄志勇)
责编|张涛 统筹|曾裕忠 审核|王联福
投稿邮箱:
江西事业部热线:
监督电话:19379897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