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多品 一生一长 ——樟树三中特色高中建设典型案例
古语云:“循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樟树三中自建校起就确立了“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才”的育人理念,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发展为基,质量为本,特色为牌”的办学定位。学校在充分尊重学生自身发展和需求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使素质、秉性、爱好不同的学生,走上了一条成才之路。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学校最终形成了“一校多品,一生一长”的办学局面。
在创办特色高中上,学校坚持以“提高质量、发展特色、促进公平、巩固内涵”为工作要求,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规范与特色相结合”为工作思路,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强化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机制等方式,推动特色教育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创新教学,提高特色质量
学校实行专业班级授课制,组建特色班,配备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对体艺生采取集中专业的教学管理,形成固定的专业化教学。建立选课走班制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生涯规划进行选课,学生选修覆盖率在80%以上。
在课程设计上,学校优先开足、开实、开好体艺课程。保证师资,人员固定,做到专业对口;科学排定体、音、美等必修课,优先配备体艺功能教室,保证教学教研有序进行。学校注重学生学科情感培养,要求体艺教师树立“活泼、灵动、唯美”的课堂思想,激发兴趣,学习体艺知识,掌握技巧,提高能力。学校立足学情开发选修课程,创设了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可自由选择的体育、舞蹈、古筝、吉他、国画、剪纸、书法、手工制作等数十门体艺特色课程。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重视选修课程建设,建立校本课程研发团队,编著涵盖篮球、足球、体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剪纸等多本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体音美校本教材
学校特色班合理分配文化课与专业课,依据体艺生的学习重点期和高考时间作机动调整。高一抓基础,文化课与专业课两头抓,并行不悖;高二抓提高,全面铺开专业课;高三抓冲刺,强化常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综合实力,引领学生向相关的专业大学倾斜。在具体的操作上,将体艺生独立编成小班(体育班、艺术班),每班30人左右,保证专业课时,艺术生高一每周8小时,高二每周10小时,晚上加3个晚班专业辅导,高三每周12小时,暑假集中培训;体育生高一每周6小时体训,高二每周8小时,高三每周五17:00—18:30强化体训;艺考培训(专业知识讲座、外出培训、成立学习小组)。另外,针对普通班学生,每周各开设一节美术欣赏课、音乐欣赏课、足球实践课、劳动课,高一、高二学生每日30分钟书法训练,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模块。
学校引进合作机制,精心打造特色人才。现已引进全国一流的专业老师和教学管理模式,开设舞蹈、表演、传媒等专业,形成以学校为主阵地,把学校的生源优势、教学优势和体艺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责任共担、特色共建”的新合作机制。同时注重资源整合,采取走出引进策略,广泛联系高校专业人士,沟通整合他们的意愿开展相关的教学,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不定期邀请高校专家来讲学指导,积极展开学术交流、切磋。
打造名师,提升教师素质
优秀的教师是学校最大的财富。学校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专业扎实、经验丰富”的体艺骨干教师队伍,配足、配齐了所有的体艺教师,且所有的体艺教师一律不得改任其他学科教学,体艺教师与班级比达到了1:6。
学校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体艺教师素质。制定体艺教师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以老带新导师制”,积极发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向老教师、优秀教师、专家学习活动。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论坛,邀请专家做学术报告,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此同时,还启动体艺教师“ 1+2”项目,即:每名体艺教师在胜任必修课教学基础上,要开设1门选修课,辅导1个学生社团。
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工程”。为教师搭建校本研究的平台,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鼓励体艺教师投身教科研工作,积极申报课题,形成体音美特色教材。学校通过制定理论学习计划、相互交流等方式,如课后反思总结、调查问卷,从观察了解跟踪学生的成长记录着手,为自身开展校本研究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客观的数字,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寻找理论依据。
召开心理调查活动
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中心”,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学生心理和生涯规划的建设及指导。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系列活动主要由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组成:每周一次的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系列班会活动以及以学生学习生涯规划课程的感悟为主的书面汇报总结;组织学生聆听生涯规划讲座,发现自身优势;以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为目的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生涯体验活动;采取“走出、请进”策略,带学生走出校门,访问高校,激励人生志向;请出色校友回母校讲学,体验成功价值。
组建社团,活跃特色氛围
樟树三中的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力量。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打造“自能教育”品牌,创建特色学校的必然要求。
学校坚持立足实际,扬长避短,突出特色,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分类选拔,优先发展,自主参与,全面参与原则,兴建了美术团、合唱团、器乐团、舞蹈团、书法团、绘画团、摄影团、棋类团、科技活动团、曳步舞团、乒乓球团、健美操团、篮球团、足球团、排球团、羽毛球团、环保团、跳绳团、演讲团、国学团等二十多个社团。每周一和周四下午,学校分出场地,合理安排,丰富形式,深入开展所有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
为使社团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实现内涵发展。学校给每个社团都配有至少一名专门的指导老师进行辅导,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每次社团活动,指导老师都到场负责指导,包括社团组织计划、招收社员、执行及评估工作,负责做好活动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保证学生的出勤率;指导老师还要指导社团干部拟订社团活动的进度表,指导社团活动、评估社员表现及成绩;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过程中,分阶段上交活动计划、活动记载本、图片视频资料、学生作品、过程性资料、学生取得的成绩等。
国学社在活动
啦啦操在操场活动
棋艺社在活动
剪纸富有特色
樟树三中的学生社团遵照“丰富生活、展示个性、培养情趣、开发潜能”的宗旨,提高了学生积极性,鼓励了创造性,保证了社团的自主性,力求活动的成效性,使社团活动开设与开展成为了学校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今,社团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学生增强了自信,既掌握了一门专长,又提高了文化学习的兴趣,实现了文化和专业特长的良性循环。2020年,学校曳步舞社团荣获宜春市大课间操特等奖。
阳光体育,回归教育本源
体育是特色之魂,体育课堂是开放的、灵动的、双向的。作为减负增效的主阵地课堂,学校保证经费投入,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科学合理布置体育作业,务实大课间与体锻课,全方位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让体育回归校园,让教育“返璞归真”。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错开时段、错开场地,进行学科搭配。各班统一安排老师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减轻学生负担。与此同时,学校开放各个场馆,开设多样的体育、科学类课程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学校以“场馆课程”赋能课后服务,依托校园里现有的图书馆、体育馆、艺术专用教室等功能性场所,根据课程需求配备学习资源,以社团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等活动,提高体育场所的利用率。
体育社团唱主角。学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运动兴趣和专项化发展需求,兴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竞走、啦啦操、韵律操、举重等社团,组建兴趣班、提高班、速成班、中考冲刺班、高考专业班,推行“体育选项走班制”。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由当天服务的老师带领学生,全面有序来到室外开展多项健康活泼、有益有趣、丰富的体育活动,使体育节等活动成为常态化,促进各种体育社团活动在校园里高效开展。
篮球训练
足球备考
体育游戏成主体。学校以体育教师为设计主导,创编多种体育游戏,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协助组织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游戏活动。同时倡导学生自主设计、参与设计、自行组织,在简单、有趣的体育游戏中,愉快身心和提高体能,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运动主人、课堂主人。
体育游戏
学科融合主色调。学校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充分施展学科融合,开展体育舞蹈(体育+音乐)、体育奥运历史(体育+历史)、体育科技(体育+科学或生物或物理)、体育健康知识与运动损伤(体育+医务室)、体育游戏(体育+科任老师)、体育团体操(体育+班主任)等,让科任老师参与体育课后服务,充分发挥学科特长,也让体育在多学科融合中深入人心。
竞技拼搏获大奖。作为一所省级特色学校,樟树三中在体育传统项目上具有很大优势。学校围绕体育特色,完善竞赛训练制度,完善后备人才教体结合“一条龙”的培养模式,通过班班比赛、年段比赛、学段比赛、校际比赛、跨区比赛,以赛促练,掀起体育锻炼的浪潮,使学生享受竞赛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和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等优良品格。
全国举重比赛
长时间以来,在樟树市乃至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体艺比赛中,樟树三中的学生都能获取大奖,2009年获中国高中足球联赛江西赛区第一名;2018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87公斤比赛敖辉获得两枚金牌,亚洲赛艇青少年锦标赛2000米黄一帆获得金牌;2022年樟树市青少年校园篮球、足球联赛,学校轻松摘得初中男篮、女篮,高中男足、男篮四项冠军。学校还荣获了2017-2020年度宜春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搭建平台,感悟活动价值
学校遵循“让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都有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有展示的舞台”。在发现、培养、引导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学校为每位学子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樟树三中为学子们搭建了“四大活动平台”。一是艺术欣赏平台。学校组织学生外出考察远足、采风、写生、摄影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再现大自然的美;二是社会服务平台。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周末文艺活动,参与公益事业的宣传活动;三是个人展示平台。学校为学有特长的学生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定期举办学生个人书画作品展和学生个人独唱音乐会、艺术节表演等活动;四是大型活动平台。学校坚持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艺活动作为特色办学常抓不懈,每年定期举办体艺节、科技节、元旦晚会、文艺汇演。
学生练形体操
外出写生
琴房练琴
文艺演出
每逢体艺节和各种文艺活动,校园里莺歌燕舞,文艺演出精彩纷呈,书法绘画墨香扑鼻、龙飞凤舞,学生们完全沉浸在“体育的世界、艺术的天空”中。一台台精妙绝伦的大小型文艺晚会,一场场文化艺术交流的活动,一项项大小不一的赛事,都能看到樟树三中学子在舞台上的身影。在学校营造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体艺的魅力和价值,舞台上的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自信心不断增强。
樟树三中通过特色育人方式,灵活办学,激发了学生潜力,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有用之才。首先,为省、市发现和输送了大批体育人才,学校一周期(4年)为宜春输送了26人,为江西省输送了4人。其次,在高考录取大学上,学校体艺生专业高考上线率达90%以上,录取二本以上升学率9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自特色办学以来,学校成就了3000多名体艺考生的大学梦,为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中国美院、广州美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名牌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单位”“江西省文艺培养学校”“江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示范性中学”“江西省普通高中特色学校”。
“独特”与“优质”是特色的基本属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是衡量特色的基本标准。樟树三中的特色办校,历经38年的实践与发展,通过精品化的课程、多元化的特色教育和精细化的管理,实现了“学有专长、教有特色、一校多品、一生一长”的局面,为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人生规划,帮助学生开启了多样化的升学通道,为学子的腾飞和成才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供稿:谢小平)
责编|张涛 统筹|曾裕忠 审核|王联福
投稿邮箱:
江西事业部热线:
监督电话:19379897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