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多元化的艺术课程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频道

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多元化的艺术课程

2022-10-19 21:20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2721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新的方案和标准将于今年9月开始实施。美术学科课程标准也在本次修订的2022版之中。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有着较大的变化,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课标里的新变化: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美术、音乐分学科课程标准修订为《艺术课程标准》,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艺术课程的设置包含一至九年级全学段,总课时占比为为9%-11%。第二,《艺术课程标准》提出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融合4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第三,《艺术课程标准》将艺术课程的学习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包含“唱游·音乐”和“造型·美术”两个活动课程;第二学段3-5年级,第三学段6-7年级,包含音乐、美术两个学科;第四学段8-9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五个学科。此外,《艺术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描述”,对学生学业质量有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

变化里的新要求:

 

从分学科课程标准到《艺术课程标准》,老师和学生都要从“艺术”大概念下来理解音乐、美术等学科,要理解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贯通,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

 

艺术课程是人文性课程,学习艺术课程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艺术核心素养,不断积累运用艺术语言、艺术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艺术课程标准》指导下,课堂是一种任务情境,学生学习用艺术的眼光发现自然的美,用艺术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艺术的语言表现生活、表达观点。

我们可以这样做:

 

理解艺术的思维方式,掌握艺术语言的运用方法,首先需要感悟与体验,走近自然,观察生活,能为自己积累丰富的生活感知,多多走进剧场,观看各类展览,能帮助我们更立体,更融合的了解艺术,理解艺术的综合性和融合性。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要求,用心理解和分析,围绕要求进行作业练习和艺术创作。

 

艺术学习的目的不是对知识和技能的简单记忆与模仿,更在于对知识和技能的创造性运用,带着好奇心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完成课堂中的任务,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艺术课程,能让我们更深刻,更客观,更个性化地认识和理解艺术,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艺术课程标准》的发布,为我们带来了新要求,新思考。老师们在教学中会有更多新的尝试,课堂活动也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新期待!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