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358):学员优秀课评选活动感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358):学员优秀课评选活动感悟

2022-10-20 08:40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272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学员优秀课评选活动感悟
王集镇中心小学夏冰冰

接到优质课活动通知,培育站举办了学员优秀课评选活动,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优秀教师,代表培育站参加比赛。
周日,王校长为我们提供了本次活动的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
活动在接下来的周二举办,周日下午拿到课题,我们需要在这段时间里准备好教案和PPT,时间还是比较紧凑的。拿到课题,我赶紧找到教学参考书思考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梳理课文的教学思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树立大单元的教学理念,本册书第七单元的学习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立足这样的学习要求,我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关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深入体会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发现按照课文的顺序,文章可以分为孙中山立志原因、孙中山耳闻“中华不振”以及孙中山目睹“中华不振”这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用三张图片代替,连成了一幅连环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感受在当时那个年代下的中国人民深重的苦难,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能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前期准备花费了很多心思,时间也很快地来到了9月20日这天,抽签后,我边学习其他老师的课堂,一边回想自己的准备内容,当我真正站上讲台的一刻,我的心里无疑是紧张的,但是慢慢的,这种紧张感随着我模拟讲课的话语消失了,我开始享受我们的三尺讲台,尽情叙说这样动人的一节课,尽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课后,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PPT的设计方面我还需要再精进。虽说基础的操作没有问题,但所有的课件千篇一律都是这样,在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时,发现别人的课件设计精美,我想,我也要努力学会设计,让我的课件也更加精美,贴合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成为课堂的好帮手。
无生课堂,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不仅要对于文章内容十分熟悉,思路清晰,把握PPT内容,提前练习这篇课文怎么说,这些都是要在活动前准备好的。课堂上没有学生,这更像是老师在演一堂课,仿佛真的有学生在这里与自己进行互动。课堂评价语也必不可少,在这个时候,教师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明显的表现出来了。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实际课堂上的评价语都是一成不变的吗?这评价语对学生来说真的起到了评价鼓励的作用了吗?每一次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都是“你真棒!”吗?
我想评价语也应多样化,学生回答的问题千变万化,每个人对于问题的思考解答,语言组织方式也各有不同,学生满怀期待鼓起勇气举手分享自己的想法,我们就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给予相对应的回复。比如“你真是一个小天才!”“你的小脑筋动得最快!”“你的眼睛真雪亮,最先发现了它!”这样多样化的评价语更能给学生鼓励,并且对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给出肯定,让回答的学生,让全班的学生更加明晰,我应当这样做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或者,我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也应当像老师表扬的这样做。
这次的无生课堂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让我有机会站上讲台,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在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也充实了我的思路,开拓了我的眼界。真正走上讲台,说出来,做出来,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学习其他教师身上的优点,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脚踏实地不断成长,向前进发。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