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向上发展,产学研一体结硕果。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聂少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向下扎根,向上发展,产学研一体结硕果。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聂少平

2022-10-24 11:54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2902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地见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在围绕健康中国2030、食品安全等国家战略,开展面向全国食品产业和江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主战场的重大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过程中,坚持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食品创新性人才提供南大样板。
    学院不仅拥有一支政治信仰坚定、饱含家国情怀、教书育人兼备、业务知识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更是培养了一批勇于担当、扎根基层、又红又专的专业人才。从研究生生源,到教师队伍的组建;从研究生参与的企业技术攻关项目、脱贫攻坚任务,到毕业后的就业去向等无不深深扎根于江西这片红土地。
立足江西,三十余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南昌大学食品专业起始于1984年创办的原江西工业大学食品工程系和江西大学食品科学专业,1993年获得硕士点,1996年获批博士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近1100人,规模已超过本科生人数。
    作为所处中部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所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们从红土地中吸取养分,同时也反哺母校故土:尤其是研究生作为骨干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
    一直以来,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的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们积极面向全国,以赶超全国同行为自己的光荣使命:与江南大学联合建设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人才培养打造了国内顶级的科研平台基地;积极鼓励学生积极跟本专业全国知名高校师生交流,人均至少参加1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倡导教师与国内同行开展交流与合作,并给予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大胆走向全国的舞台进行科研比武,因此取得了1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教育部自然科学奖、4个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个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培养了大量国家级人才。
向下扎根,时刻怀揣着对这片红土地的热爱
    今年8月,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探索“食药同源” 加大科技创新》的文章,报道中提到的许多事例,也正是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谢明勇将他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落户”到了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共青城食疗食品制造基地。而身为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的实验室是我国高校食品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酸枣树是广泛生长在江西丘陵的一种落叶乔木,它的果实甜酸,既可生食、酿酒,也可加工成酸枣糕。2017年,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刘成梅教授团队深入赣南老区,与江西省崇义县的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启动了“南酸枣优质品种选育和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有力助推了南酸枣从“一颗野生果子”发展到“一个上亿产业”,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是全球果蔬原料生产大国,加工率却不及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每年新鲜果蔬腐败损耗率高达30%以上。寻求先进的果蔬精深加工技术,提高果蔬产品加工率,创制营养健康新产品,成为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研究团队的重要攻关方向。   
    江西目前还有大量“食药同源”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为了能有效开发这些资源,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围绕江西特色“食药同源”食材(如车前子、青钱柳等)中的活性多糖及其健康产品开发开展了研究,结合现代食品加工工艺,开发出系列改善胃肠道健康新产品,成功进入市场,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了江西“食药同源”食材的有效开发利用,助力地方经济建设。
向上发展,打造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科研“国际范”
    打造“国际范”科学研究是为了扩展知识体系,是希望在黑暗中摸索并获得更多的对未知领域、未知世界的突破。它需要长期的科学研究与积累,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为最终的工程方案提供一揽子理论支持和参考,其灵魂正是创新。于高等教育院校而言,创新的内驱动力之一便是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从最早的中德联合研究院,到之后中德食品工程中心,随后的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以及最近的中加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食品学科的发展一直受惠于国际交流与合作,无不为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注入了国际化元素。
    经过短短通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与壮大,目前已经在国内同行中具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列全国第三;在2021年10月“US News 全球大学排名”中,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位居全球第7位;在新一轮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居全球第7位,
    为此,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积极利用国家、地方政府、高校以及高校教师境外合作关系等资源,构建稳定、长期的国际科技合作关系与模式,立足于以 “导师指导水平提升”和“机构国际化服务意识与能力提升”为“两翼”、以提升教师、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为核心的“一核两翼”协同发展,探索“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团队-国际化实践“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近年来,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在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研究生达191人次,出国交流与访学研究生人数超100人次,学生足迹遍布华盛顿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农业与农业食品部Guelph食品研究中心及其它国外优秀食品院校及科研机构。
三全育人,始终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
    一直以来,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坚持以德为先以才为上,强化全员育人理念与责任主体。构建以党政班子挂帅,以指导教师、任课教师和研工教师为核心,以学生家长、专家校友、学生党员为重要促进手段的全员育人体系。促进了思政工作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相互融合。
    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始终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的全过程;将立德树人的责任主体贯穿于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的全过程;在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效,提升论文研究水平的同时,也牢固树立了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近年来,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食品专业优秀研究生,涌现出自愿服务西藏、新疆、贵州等中西部建设的典型学生代表,博士生第二党支部入选全国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名单;学生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研究生获省级以上奖励近400人次,在国家科技进步奖励、高水平期刊论文发表等方面持续性地取得突破。教师队伍涌现大量育人典范和楷模,多人次荣获建国70周年奖章、宝钢教学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江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尤其是以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教授为典型教师代表,近30年来一直扎根革命老区,潜心教育,培养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IUFoST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近20人次。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是关系我们国计民生的传统产业,也是充满科技含量的高科技产业。我们将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培养更多高素质、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促进食品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支撑引领江西和国家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供稿: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聂少平)
 

责编张涛    统筹曾裕忠    审核王联福
投稿邮箱:
江西事业部热线:
监督电话:19379897797

 

 
【责任编辑:你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