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潘桥二小:秋田遇“稻”你,这所学校的劳动课这样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瓯海区潘桥二小:秋田遇“稻”你,这所学校的劳动课这样上!

2022-10-25 12:51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297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

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帮助学生真正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近日,学生来到位于校门口的劳动实践基地——行知园,开展秋田稻谷收割劳动实践活动。

                     农田割稻

金色稻田,稻香弥漫,田野奏响了秋收的序曲。孩子们望着暑假里亲手插下的秧苗,结出了沉沉的谷穗,个个脸上难掩灿烂的笑容。孩子们有模有样地挥舞着镰刀,一茬一茬地收割成熟的稻子,田里堆起了如小山的稻穗。


                     田头打稻
一把把收割的稻穗是如何变成一颗颗稻米的呢?孩子们在有经验的师傅们教导下,站在打稻机前,手握稻谷,把稻穗往机器的“尖牙”上一送,并左右翻动,成熟的稻谷纷纷脱落下来,乖乖进了后面的大口袋里。

                     操场晒谷
孩子们把装着稻谷的大口袋抬上称称好重量并记录后,就迫不及待地把稻谷倒到晒垫上,用谷耙向四周耙开、铺平,接着用谷耙将禾叶抓到一起,去除杂物。孩子们围着晒谷垫叽叽喳喳,兴奋异常:“这些米煮的饭肯定特别好吃。”“这些米要煮起来给全校的人吃吗?” “啊?要给全校吃啊?”话里有着浓浓的不舍。

                     劳动课搬到了“田间”
潘桥二小校门口就有一个水稻田,学校租赁来供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校经常把劳动课搬到田间地头,通过亲手劳作让孩子感受粮食从田地到餐桌的过程,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遭受着烈日的照射,汗水滴落进脚下的土地;不停挥舞镰刀收割,双手磨出了水泡;打稻机前碎禾叶飞扬,全身又红又痒。三点钟的时候,有学生说:“老师,能先去吃点心吗?我好累也好饿啊!”孩子们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最直观的体会,这就是成长。
劳动的价值不是在浅尝辄止的劳动体验中得到的浅显的、表层的快乐,而是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受磨炼后,体会到的苦尽甘来的成就感。因此,学生参加的劳动,应是持续的、动态的、实实在在的真劳动。
学校组织六年级研究“水稻的一生”项目化学习。从插秧到收获,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水稻”种植过程,这就是一次真劳动,他们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地里收获的粮食,发自内心的珍惜。他们在分享劳动成果时,真正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责任编辑:你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