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自我 快乐骑行
【游戏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对于幼儿来说,骑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且喜欢的运动之一。教师应尊重幼儿这一需求爱好,开展相应的骑行活动,实现幼儿在骑行技能与相应知识上的掌握。为了让孩子们感受骑行的乐趣,我园开设了骑行区,投放了平衡车、三轮车、手推车以及轮胎小车等,并和孩子们一起规划骑行路线和骑行规则,让孩子们玩转骑行区,真正做游戏的小主人。
【游戏材料】
平衡车,是一种无脚踏的自行车,主要面向2-5岁儿童,此年龄阶段正处于平衡感及肢体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正确的指导及学习,学会运用双脚滑行或刹车来掌握平衡,让肢体更具协调性。平衡三轮车不仅锻炼幼儿腿部肌肉的发展和平衡力,而且还能增强交通规则意识以及应变能力。骑行能促进儿童运动、平衡能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锻炼下肢力量,增强全身耐力。投放这些车辆,旨在促进幼儿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及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在观察中班幼儿活动状况的基础上,我们提供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运动体验。
【游戏描述】
骑车虽是一项幼儿自主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自主和宽松的环境,幼儿就难以在游戏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日常的操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不断探索,为幼儿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阶段:
自主骑行游戏初试: 我们观察到中班幼儿不论男孩、女孩,对“骑”车都很感兴趣,初步骑行时,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还不强,幼儿在骑行中出现一些小小的“交通事故”,如逆行、追尾、撞车等,幼儿骑行的路线也显得比较无序。
案例:
晨间锻炼开始了,孩子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平衡车,脚踏车还有手推车,开始了美妙骑行之旅。有的孩子动作很慢,小心翼翼,有的孩子骑得很快,“嗖”的一下子就奔向前方,还有的小朋友倒着骑,眼睛向后看着,边看边调整车子位置,继续骑。由于规则意识不强,问题出现了不少,最明显的就是逆行,范珂瑞在骑行时和迎面骑来的代亦航小朋友撞在一起,蒋艺昕小朋友带着郝林优在骑行时遇到了逆向骑来的王施童小朋友,几个人能灵活的闪避开继续向前骑行。王梓旭小朋友骑着一辆脚踏车过来,谢恒乐和代亦航跑过去说:“能带上我吗?”“上来吧”王梓旭高兴地说,三个人一起高兴地骑着一辆车玩起来,在远处的路边扔着几辆平衡车,它的主人已经去别的区域游戏了。
【游戏分析】
在经过几次骑行活动后,我们在不断得反思,原本是很有趣的骑行活动,一开始孩子们争抢着骑车,为什么孩子骑行一会儿后似乎有些乏味与重复,兴趣大减,有的随手一扔车子就去别的区域了。我们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孩子通过骑车学会和小朋友分享,学会共同骑一辆车,扮演别的角色和小朋友游戏,这就是小朋友很大的进步,而且在游戏中和小朋友间的友谊和交流进一步加强!
2、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骑行技能锻炼了灵敏度,增强了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发展了孩子的观察、想象、合作、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3、幼儿规则意识有待加强,收纳问题需要加强,有的幼儿在骑行结束后没有把车放回停车位,存在乱扔现象,有的存在逆向骑行的问题。
【调整推进】
1、开展《交通安全》专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交警、交通安全的小知识,引导孩子认识各种交通标志,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从而养成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2、利用晨间谈话和小主题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路面车辆行驶情况,初步了解交通规则,进而观察幼儿能否按照标志的提示进行有目的、有规则的骑行活动。
3、增强幼儿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如:礼让行人、保持车距等。
4、添加辅助器械,如围栏,车道标识,规范车辆停放场地,固定停车位,使车辆收纳整齐、统一。
第二阶段:
很快幼儿便熟悉了行车路线及交通标志,能按照规则进行骑行活动,身体的平衡与协调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开始了有序的快乐骑行。
案例:
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总是有不遵守规则的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做呢?”米若萌和赵沫迪小朋友兴冲冲地说:“老师,我们想当交警。”“为什么当交警?”“因为要维持秩序。”浩宇听到了我们的谈话也过来说:“我也想当小交警。”于是,我对他们说:“那现在你们三个自己商量和分配一下,谁负责指挥交通,谁负责引导大家骑行。”三个孩子兴冲冲地跑到骑行区,开始了他们的“交警之路”。浩宇选择站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米若萌和赵沫迪则选择骑上巡逻车巡视路面情况。有了这几个小交警的帮助,道路通畅多了。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了骑行活动中,更让他们体会到了骑行的乐趣,收获了满满的喜悦。
【游戏分析】
1.孩子对交通标识认识不到位,存在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在倒车过程中,眼睛不往后看,安全意识淡泊。拐弯时,角度问题,容易碰到护栏。
2、收纳环节,部分幼儿车子摆放时不能按要求停到正确的位置,需要反复强调对应的标识线该摆放哪种车辆。
【调整推进】
1、播放幼儿游戏视频,收纳照片,让幼儿分享经验,互评。
2、增设“小交警”角色,提供警服、红绿灯、防护栏等材料,使幼儿游戏更贴近生活实际。
第三阶段:
我们新增添了小交警的服装道具,吸引了一部分幼儿争抢着要当小交警指挥交通,在每一次的指挥中,无形又加深了规则意识,提升了“管理”能力。
案例1:
"啊!要撞车啦!"只见好几辆小车堵在了转弯处的一角,李思迪的车后轮挂住了栅栏。后面骑车的孩子都想向前进,堵在一起无法通行。王梓旭喊道:"呀!这里堵车了,怎么办呀?" “小交警”师茁然跑了过来,双手伸开挡在后面两辆车前面,不让两辆车再靠近。李思迪把他的车子向后退了一些,让另一辆小车先过,将自己乘坐的那辆小车继续向后拉,松开栅栏转了稍大些的弧度通过了转弯处,于是几辆车终于获得了"自由"。小交警看到困难被解决了,开心的继续执勤去了。
【游戏分析】
1、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小车堵在一起时,小交警来帮忙指挥交通,制造堵车的小骑手找到原因并想到了对策,解决了堵车问题,孩子的角色扮演能力逐步增强。
2、由于年龄特征所限,游戏中的小交警在指挥的同时更多的是用动作、身体挡在前面拦住车子,解决这次困难。
【调整推进】
1、跟孩子们分享案例,请孩子们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对于游戏中孩子主动尝试解决问题的行为进行鼓励。也与孩子们分享遇到"堵车"的问题,可以解决的方式有哪些。
2、每日户外结束后,我们还会通过情景再现,绘画等方式,再次让幼儿加深对交通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并鼓励和肯定幼儿的正确做法,孩子们也在分享交流中互相学习经验。
案例2:
孩子们骑行的热情依旧不减。早上,耿语茉来的很早,主动跟老师说,“老师,我想要当小交警”,“好,那你先说说,交警要做什么呢?”耿语茉想了想说:“提醒孩子们看箭头沿着正确的方向骑车,栅栏歪了要摆好”“好吧,我相信你是一名称职的小交警”,耿语茉高兴地站在了入口处,当她看到逆行的小朋友时,很快走过去说“你走错了,看箭头,顺着正确的方向骑”,当栅栏被碰倒时,也很快去扶起来摆好,当看到速度快的小朋友,聚到一堆时,会过去提醒:“慢点,要碰到一起了。”看到有步行的小朋友在骑行区的时候,又会边挥动手臂边说“靠边走”。一个小时的户外时间,耿语茉都在骑行区,作着称职的小交警角色。
【游戏分析】
1、有了交警的指挥,让骑行的幼儿在不断的改变和思考,我要如何正确的骑行“怎样拐弯才不易碰到栏杆”“怎样就不会堵车”“遇到行人该怎样”等。
2、在这个案例中,平衡车拉送小朋友的创新型玩法,可以看出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中幼儿互动也越来越多。孩子是天生的游戏家,只要你提供了合适的材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他们通过自己摆弄、合作、讨论,就会脑洞大开,创新出各种你意想不到的玩法。在活动中,会用自己创新的想法,生成情境游戏。
【调整推进】
多让孩子们自主探讨和设计,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宗旨,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快乐地游戏,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简单的骑行游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和探索的欲望,所以“探索”与“突破”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于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骑行区增加角色游戏。“你想在骑行区增加什么游戏呢?”孩子们开始设计,赵浩然画的修理厂,冯圣凯、李思迪、张琪钰这几个小朋友画的加油站,王梓旭画的洗车店,贾沐雨画的送外卖,还有的画的医院、救护车等。还有画消防车的,孩子们想到了各种角色游戏,于是骑行游戏更丰富多彩起来。
案例一
“洗刷刷洗刷刷” 魏君瑞和王梓旭唱着歌开始游戏了,洗车啦洗车啦洗车啦,魏君瑞一边有节奏地唱着一边开水管接水,接了半盆水后先把抹布弄湿,然后开始擦车子,从车把到车架,按顺序从前往后擦,连车轮也不放过,擦的干干净净,最后对丽雅说:“洗好了,下一个”。
【游戏分析】
1、瑞瑞和旭旭开了“洗车店”扮演起洗车师傅,可见他们在游戏前已经有自己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洗车师傅,这很好地体现了幼儿在游戏前的计划性。
2、游戏中,两个小朋友有模有样地给客人洗车,左右手的交替配合运用,体现他们大肌肉动作变得协调,相比较以前,动作的灵活性明显增高。孩子们用简单的“擦”表征“洗车”,是对生活中洗车情景观察后简单的模拟再现,但由于孩子们洗车的知识经验有限,洗车游戏与生活中的洗车工作还有一些出入,程序简单不够丰富,只有不断丰富幼儿的洗车经验,才能让洗车工作更“丰满”。
3、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逐渐建立社交关系,互动游戏。同伴活动比例增加,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偶尔互动,游戏已从平衡性游戏转向联合性游戏和合作性游戏。
4、从孩子们的表情和欢笑声可以看出,他们很享受游戏的成就感和喜悦。
【调整推进】
1、基于幼儿的兴趣,在分享与交流环节可以播放他们游戏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他在做什么? 为什么这样做?”由此引发幼儿对骑行区角色游戏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还可以鼓励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观察洗车房的工作,等等,并将自己的发现再次进行分享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洗车房的工作人员怎样洗车?先用水龙头浇湿车身,再用洗车液……通过丰富相关经验,推进游戏深入。
2、补充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丰富游戏情节。游戏中,面对材料的不足,应及时进行补充,如洗车房的毛巾和刷子,让幼儿的游戏内容不断地得到丰富。提供材料支持,进一步投放材料,支持幼儿情境游戏的开展。
案例二:
镜头一:修理店开业了,生意很火爆,顾客多起来,三人都忙起来了,代亦航的车子没气了,浩然找来打气筒,转了转车轮,一只手扶前边,一只手摁后边,找到气嘴开始打起来。
镜头二:王旭晗骑车过来说:“给我修修车子”。王浩宇问:“哪坏了?”王旭晗指了指车轮说:“这!”,王浩宇找来一个圆柱状积木说:“我给你换轮胎”只见手沿着圆柱的边缘摁了一圈说:“行了”王旭晗高兴地骑着自行车走了。
镜头三:丽雅骑车过来修了,浩然和浩宇迎上去问:“车子哪坏了?”丽雅:“这个轮胎坏了”。两个人走过去转了转轮胎问:“这个轮胎怎么了?”丽雅过去指着说“这有个小洞”。浩然看了看说:“用胶吧”,他过去找来胶水瓶,和浩宇两个人一起挤胶水把小洞粘住,对丽雅说:“修好了。”
镜头四:绍翔过来修车,王浩宇问:“车子哪坏了?”绍翔指着前面轮子两边的螺丝说:“这螺丝松了,两边都坏了”。王浩宇用手顺时针沿着螺丝拧了拧,转身去拿来工具,用工具紧了紧,拧了拧,刚修好,董思彤过来骑到车子上,孙绍翔抓住车把说:“这是我的车”,用力摇晃了几下,没有抢过来于是坐到了地上,这时两个老板王浩宇指着三轮车的后面脚踏板对孙绍翔说:“你可以站在后边”“哼”孙绍翔不同意,王俊泽推着一辆平衡车过来说:“你骑这辆车吧”孙绍翔过去拦住了董思彤,董思彤把车子还给了孙绍翔。
【游戏分析】
1、《指南》中指出,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们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在董思彤和孙绍翔为抢车子发生冲突时,王浩宇建议两人合作骑一辆车,王钧泽建议用交换的方法解决矛盾,可见孩子们在交往中还是有一定技巧的,增加了交往经验。
2、三人分工合作,齐心协力修车,在游戏中潜移默化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顾客多时三人分工修理,无形中提高了效率。
3、幼儿在游戏中深度投入,丽雅说这有个洞时,浩宇和浩然认真的过去看并说用胶水粘上,孩子们天生是游戏的玩家,在游戏中是非常专注的,会有创新的想法,生成游戏情境。
4、《指南》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孩子们在游戏中会发现问题,想到办法去解决。以物代物,在游戏中用同一积木当胶水,当改锥用,打气筒选长长的积木代替,轮胎选圆饼状的积木,孩子们积极动手动脑,自发游戏。
5、幼儿能把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打气的时候用手摁着点离气嘴近的地方,洞可以用胶水粘,拧螺丝时的动作,顺时针用力。
【调整推进】
1、材料支持:提供更丰富的工具,让幼儿游戏更接近真实情境。
2、针对事情不针对幼儿讨论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解决,你有更好的办法吗?适当提示他们如何去做,发展孩子合作,控制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骑行游戏活动中,我们不断尝试、调整、完善、丰富幼儿的玩法,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游戏自由和权利,提供材料和经验上的支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骑行区活动的开展,在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同时,更是愉悦了孩子的性情,有效促进了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和动作灵敏性的发展,锻炼了肢体力量,幼儿的平衡能力、胆量意志和耐力也获得了相应的提高。培养了幼儿学会等待、互助、友爱、勇敢、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从小懂得“安全出行,从我做起”,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在角色模仿的游戏氛围中体验感受、知晓交通安全,并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生活中对马路规则产生守规意识,使幼儿在玩中学,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辛集市清河湾幼儿园 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