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学子频道 > 社会活动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施工小队”诞生记

2022-11-01 16:57 来源: 中国校园在线 JYJ63259    阅读 1.2万+
0
分享

游戏背景:
玩沙子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通常在玩沙子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无比的欢乐满足,中班有过玩沙子的一些经验,孩子们能够进行自主探索,在天气转冷的时节里,也延伸出许多有趣的玩法。
游戏场景一:
修路计划的产生

由于天气慢慢转凉,沙池的水源也断断续续,即使没有水源,孩子们也玩的不亦乐乎,他们开始淘宝、挖坑、印模具等等,利用各种工具尝试新的玩法。在这种热闹、兴奋的情景中,宁忻小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他用一个小漏勺舀一点沙子进去,就开始左右摇晃,不一会儿里面就剩下一些小石子,然后高高兴兴的把它们放进旁边的一个小桶里,又继续重复,我感到很好奇,就问他:“你在玩什么?”“落石子呀,我家小区门口正在修路,我看见工人叔叔用石子了。”我恍然大悟,回答道:“你真是个观察仔细的孩子。”
我们的谈话引来了几个小朋友,他们都纷纷说起修路的事,前段时间天津路修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上下学都有绕着走,小泽说:“晚上出去散步时我们还去看过,用到很多很多的石子。”沐哲说:“不如我们一起来落沙子,收集小石子吧!”他的提议大家都很赞同,“那我们用什么落呢?”怡然小朋友的话提醒了大家,“我们去百宝箱找一找?”“好呀!”大家一涌而去,在百宝箱里翻呀翻找呀找。一会儿功夫就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有铲子、小盆、小耙子等等,开始忙忙碌碌,有的能快速落出小石子有的则不能.
回到教室后通过视频向幼儿分享讨论了为什么有的能落下去而有的不能?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组合成为小组,计划表征出自己想要的工具,到场地后孩子又去了百宝箱翻找,还有的去了别的区域寻宝,这时沐哲和卓卓兴奋的喊起来:“我们找了一个大家伙!”孩子们看到都围拢过来,看到一个大的漏盆,真不错的样子小朋友找来各种各样带孔的工具,欣欣说:“老师,你看,我的鞋子也有孔也可以罗沙子。”小朋友们哈哈的笑起来,热热闹闹的忙活场景像个小工地,很快小桶满了, 现在有了小石子,可以开始修路了吗?可是怎么修路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请小朋友们利用各种办法收集相关的资料。
我的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宁欣小朋友善于发现和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将它迁移到游戏中,宁忻小朋友“落小石子”的事情引发了要修路的想法,灵感来自于小区门口一直修路的既定事实,孩子们善于发现和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将它迁移到游戏中,一个趣味而有挑战的游戏主题就此产生,这正是幼儿与环境及材料的充分互动、积极思考的结果。游戏分享时,我创设了讨论的机会,幼儿进一步细化了修路计划,他们罗列的摞沙工具到底是否适用,还有待实践,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合作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他们寻找工具的过程中,幼儿的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得到了提高。
场景二
修路进行时
今天来到沙池之后,几个小朋友围坐在一起,讨论怎样修路的问题,郭子卓说:“爸爸告诉我,修路要用到混凝土。”“对对,我爸爸也说了,混凝土是用石子、水和石灰搅拌在一起做成的。”沐哲也大声附和着,怡然问:“石灰是什么?”郭子卓说:“我知道石灰是一种粉,灰色的,爸爸盖小狗窝时,我看到过,它加上水之后黏黏的,干了之后,就掰不动了。”“哇,你知道的可真多呀!”孩子们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我们一起来做混凝土呗,石灰怎么办?”沐哲说,大家一时无语了,可能他们心里都明白幼儿园好像没有这种东西,这时我提议,难道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代替吗?孩子们顿时来了精神,叽叽喳喳的各抒己见,最后决定用土来代替水泥,几个孩子自高奋勇的跑去南院挖土。

“水泥”来了,大家聚在一起找来小盆等器具,打水的打水,和泥的和泥,加石子的加石子。郭子卓在幼儿园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堆废砖,孩子们商量着把它铺在底下,现在又多了一支搬砖的队伍,砖块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重量的,这时,瑞瑞小朋友推来一个小推车把砖放在里面,齐心合力的把车子推到修路处,整个过程中忙忙碌碌的不亦乐乎,虽然很累但没有一个人轻言放弃。
铺好底,开始上混凝土了,这一组已经将预备好的材料搬到砖头旁,沐哲把和好的泥浆一下一下的铺上,郭子卓喊着:“压路机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圆柱直筒,在沐哲摸好的地方再滚一遍,不时的听到孩子们的喊声“水来了,水来了”“和好了,和好了”,一会儿功夫一条小路全部压上了一层混凝土,张楚涵说:“唉,累死了,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干,干了之后会不会掉下来?”大家听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个孩子说:“明天我们早点来看看。”天要黑了,孩子们还是不想走,我只好说:“工人们,下班了下班了,好好休息明天继续。”也许是被我的话逗乐了,他们这才恋恋不舍的回教室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们就迫不及待来到了沙水区,看看什么情况,张楚涵惊奇的说:“老师你看,黏住了,我们成功了!”陈奕苒用手摸了一摸说:“这里挺结实的,可是这里的一扫就掉下来了。”大家围拢过来,还真是这么回事,柯宇跑去跟爷爷借来扫帚,学着视频里的样子扫起来。
小朋友们发现有的地方黏住了,有的地方全都掉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我说:“昨天你们玩的时候我拍了一些视频,你们要不要来看看呢?”小朋友们点头同意,回到教室后,我们首先搜了一下网上的修路视频看了一下,后又播放了录制的小视频,反复的推敲观看,沐哲说:“我知道,你看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水泥”,我们用的也多,后来没有“水泥”了,就铺上一层又一层的沙子。”郭子卓说:“是的是的。”这次我们再去的话,就多用点“水泥”,孩子们又一次的来到沙水区,开始忙碌起来,看的出来这次用的很仔细和小心了。“我们需要大量的‘水泥’,谁来帮我们?”沐哲大声的招呼着,立马就来了几个小男生,他们这次推着小车去了南院,一会儿功夫就推来了好多的“水泥”。
孩子们和泥的一组,铺砖搬砖的一组,加水的一组,铺路的一组,吆喝声此起彼伏。在孩子的共同努力下,修路的第二道步骤混凝土终于告一段落了。

我的思考:
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发现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发现铺的自制“混凝土”不牢固,没有粘性,通过看视频比较、亲身体验找到症结所在,并能协商合作完成“修路”工程,在看看、说说中,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延伸,同伴间平等的互动关系,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倾听与表达,教师适时的介入游戏,为游戏中“混凝土”出现掉落的情况加以引导,通过一次次的试误总结经验,建构幼儿自身的认知体系。

教师小结:
一、兴趣和问题的捕捉是关键
本次游戏主题是幼儿在生活中生发的,教师灵敏的抓住这个兴趣点,引导幼儿展开交流,在寻找工具,游戏活动的各环节,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见和想法,宽松自主的环境,教师对幼儿的充分关注、积极支持,增强了幼儿的自信,激发了更多的游戏灵感。
游戏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充满着多种可能,幼儿在游戏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反应出他们的经验、技能及对问题的思考,在孩子们想要修路的这个兴趣点上,教师适时的给予引导和支持,促进幼儿游戏的水平。
二、提供多种材料和引导幼儿研究材料的重要支撑
华爱华老师说:“游戏材料的提供,对幼儿起着游戏暗示的作用,刺激幼儿选择了某种游戏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游戏行为,间接地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作用。低结构材料更有助于幼儿进行发散思维,游戏中提供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一物多用,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物代物解决游戏中的材料问题。
三、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发展了幼儿的科学认知,了解到沙和土的特性和不同,培养幼儿主动探究、坚持等学习品质,从开始的“水泥”的调和度不合理而导致路面没有结块,到后来的调和度达到一定的要求而成功做成混凝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增进同伴交往‘发展协调、合作能力。本次游戏因为接近于生活,触发了幼儿的协商与合作,面对问题的自然互助,坚持不懈和不言放弃,自发的牵手,这样的游戏让幼儿深刻体会团队的力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