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377):读《孩子心中都有两个自我》有感
读《孩子心中都有两个自我》有感
李集小学 王慧慧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两个自我,常常会有勤我和懒我交替出现,善我和恶我自我斗争的现象,这些自我的外在表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方面。教育者的智慧就在于适时适法地引导学生,用勤我战胜懒我,用善我战胜恶我,唤醒他们心灵的能源。
刚接手一个新班级,班级里的学生差异很大,我对他们并不了解。开学伊始,留给他们的作业,个别学生不完成。简单训斥他们不仅彼此很累,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而且没有很大的效果。批评之后依旧不完成,或者只能完成一部分,为此我很忧虑。在反复研读魏书生校长的《孩子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文之后,我发现对于这部分学生自己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尝试结合学生实际应用到新的教学实践中去。
在作业完成方面,老师不能只看到学生不写作业的借口或者偷懒行为,其实这些学生脑海里还潜藏着一个勤奋的自我,只是勤奋被偷懒拖延打败了,此时就需要老师伸出援助之手,找出懒我,并帮助学生打败懒我,激发勤我。举例来说,老师留了作业,学生当时很想立即完成,可是这时拖延的思想冒出来说:在学校先玩一会,回家再完成吧。到了家又想写作业,拖拉思想说:吃完饭写吧,吃完饭拿出书本正要写,想着电视节目好了。这时拖拉思想又说:看完电视再写吧。终于等到电视看完了想写时实在太困了,先睡觉吧,明天早晨再说。然而到了第二天上学时已经来不及了……恍然大悟,察觉到班里不完成任务的学生正是这样的表现,原来他们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拖拉心理,结果拖拉心理在主人的放纵浇灌下越长越大,最终只给勤奋留下了小小的生存空间。怎么办呢?除了老师的帮助,最主要的还是引导拖拉学生拓展自己心中勤奋的地盘,不给拖拉长大的机会,不给拖拉施肥浇水。那什么是拖拉的养料呢?—时间。
当拖延的念头刚刚闪现时,学生及时对它说:你先休息一会儿,我先写点作业。如果心不能静下来就先挑喜欢的简单的内容来写。写了一会儿,有点累了,拖拉又趁虚而入,你还是不给它时间,而是想我先写一点其他作业或者练练字。这样一点一点,虽然作业可能不能全部完成,但老师会看到一个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正在慢慢进步,更会赞赏鼓励一个努力尝试战胜懒我的孩子。就这样,拖拉没有了时间的养料,越来越小,甚至枯萎。而勤劳因为一点一滴地做实事,逐渐占领了懒惰拖延的领地。
因此,在了解班级里学生的拖延性格之后,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布置适合学生的作业,而不要求这类学生和大家做相同的作业,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上学期我们班的周同学就是典型的作业拖延者,每次作业布置我都会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做出取舍。因为他书写很潦草,在练字方面我也对他提出了高于作业的要求。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看到了他的进步。我觉得对于一个作业困难的学生来说,完成一点比不写要强。完成简单的作业,做到力所能及的学习,是老师最想看到的提高。
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看到学生心灵深处的两个自我,利用孩子内心勤和懒的思想斗争取得自身进步,如若斗不过懒思想,则联合家长的力量伸手拉一把学生。诸如此法,善用勤奋,乐观,友好,仔细,尊重来管住懒惰,消极,无礼和粗心。发现孩子心灵深处的潜在自我,激发他们内心的不同面,从而获得长足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