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379):《新教育》读书笔记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379):《新教育》读书笔记

2022-11-03 08:34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3342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教育》读书笔记
桃小周伟
一直苦闷该用何种方式带领孩子们寻找别样的童年之旅,迷茫之际,朱永新教授送来了新教育理念,我犹如行走沙漠之人,而朱永新教授犹如沙漠之洲,让我干涸已久的心灵瞬间得到慰藉,在迷茫中给了我希望。他倡导的“共读”活动,我觉得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都有很好的帮助,于是,我决定试一试。
读是基础,它可以开发思维,提高记忆力,为写开沟布渠。在农村学校中,填鸭式教育依然存在,教育工具缺失或落后,教育理念不新颖,留守儿童较多,家庭因素影响严重,这都不利于孩子学习的发展。作为农村教师的我,对这些因素深有体会。孩子在各种贫瘠的土壤中学习,各种原因导致不良的学习习惯,真是苦了这些孩子。刚入职两年,虽是新教师,但农村的教育现状已清楚了大概,可我不想让跟我搭档的孩子依然在枯燥中只啃食课本,他们繁华的童年本该就有繁华的展现。
1.欣赏美文,培养“悦读”
每次上课之前,我总会花10分钟的时间,给孩子们读一读我找寻到的美文,或片段,或整篇。之后,便带着孩子们一同分析美文,感悟美文,学习其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我发现,这样的课堂启蒙,孩子们往往会比直接上课要投入许多,思维也更活络的许多。
    这天,课前10分钟的美文赏析依然进行着,突然,小朱同学说:“老师,今天我也带来了一篇美文,今天能赏析我带来的美文吗?”小朱同学一脸真诚。
   “当然可以。”我欣喜万分,我的“诡计”又实现了。
    于是,那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欣赏了小朱同学带来的美文,结束之余,我还不忘加一句:“小朱同学真是善于发现美的孩子,美文也是美的存在,善于发现美,那你心中一定是充满了美,老师为你骄傲。”说完,我给小朱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受到了表扬的小朱同学也一脸沾沾自喜。
    “老师相信,班里许多同学都是心怀美的孩子,择日能不能让我们其他人也欣赏你带来的美文啊?”我一边说一边观察孩子的反应。
    “能!老师,明天我带一篇美文。”
    “老师,我后天带美文。”
     ……
    显然,我对小朱同学的夸奖给了其他孩子很大影响,作为上小学的孩子,谁不愿意被夸奖和鼓励呢?孩子们在火热的表现着 ……
是的,一直到现在,我们每天语文课前,都能欣赏不同孩子给我们带来的美文,各式各样。但如出一辙的是,我发现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提高了,富有了感情色彩。读到感人处时,竟然能情感共生,潸然泪下;高亢时,竟然能青筋暴起,浑身发抖;唯美时,也能音调甜美,温柔可人。伴随着这些,孩子们也越来越爱阅读,为了搜集他们心中满意的美文,便需要他们进行大量的阅读。久而久之,良好的阅读习惯便在自律自愿中培养起来,也让孩子们真切地体味到了“悦读”。

2.“共读一本书”,培育阅读兴趣
六年级下学期刚开始,出于了解课本内容,我便将课本翻了翻,突然发现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同读一本书”,我不禁被这个醒目的题目吸引,同读一本书正是朱永新教授倡导的“共读一本书”,那我可要认真对待,万一从中获得些许收获呢?但是,随之而来,一些问题充斥我的脑袋。如何同读一本书?如何高效实施同读一本书的策略?如何让学生在同读一本书中体会乐趣?我不禁思考了起来。
“同年级两个班级共读一本书可不可以呢?规定时间,规定读书内容,最后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孩子们以班集体为单位在竞争中阅读。”我的想法初具模型,便找了同年级6班年轻的曹老师进行了商讨,我们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在摸索中前进。于是,我们的“共读一本书”活动在期初便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跟曹老师兴致勃勃,对本次活动充满了信心。是啊,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胜负欲还是非常强的,同时这也考验到班集体的团结凝聚力。当我跟孩子们说起这次活动时,果然,他们被激发了斗志,并扬言,一定可以赢过6班。
在跟曹老师商讨之后,我们决定在本学期初用一个月的时间带领孩子们阅读《骑鹅旅行记》这本书,这也是第二单元的一篇选修课,文章内容充满奇幻色彩,孩子一定对它充满乐趣。我们就这样开展了“同读一本书”的活动,每天延时课的第一节便被我们开展为了阅读课。只要这节课的铃声响起,同学们便会自觉的拿出《骑鹅旅行记》,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这时,我也不闲着,所谓师生共读,那我也阅读起来。就这样,我们阅读速度越来越快,也看得更加投入,更加仔细。看到精彩处,同学们还会发出愉快的笑声。他们一贞贞认真读书的样子也被我记录了下来。这时候,作为老师,便要趁热打铁了,我呼吁孩子们赶紧拿起手中的笔,将自己喜欢之处圈圈画画。当然,一节延时课也不完全都用于阅读,因为朱永新教授还倡导“培养卓越口才”,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孩子们交流,更能培养孩子动嘴动脑的习惯。于是,每节课,我们留15分钟用于孩子们交流。孩子们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部分分享出来,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样,我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就这样,我们每天都在愉快的阅读与交流中度过阅读课。对于疲劳一天的孩子,这也是他们最喜欢的一节课了。《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鲁滨逊漂流记》 ……就这样,我们带着孩子们读了一本又一本的课外书,我们还将阅读更多……
朱永新教授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便要着实展现“幸福”与“完整”。经过摸索实验,跟孩子们“共读共写共生活”还真是一种既幸福又完整的事。作为教师,我贪恋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美好感受,共读,分享心得,那是如同美酒一般,醇馥幽郁,陶醉其中。孩子们更是热爱至极,他们可以摆脱枯燥的,填鸭式的旧教育,热情生动的过着新教育,怎会不热爱其中呢?对师,对生,共读,这都是一种怡情惬意的新教育生活!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