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382):阅读,为一生打底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382):阅读,为一生打底子

2022-11-03 08:50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334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阅读,为一生打底子
——读《温儒敏谈读书》心得
邱集镇中心小学  沈玉荣

清新绿色的封面设计,朴素又大方,这是《温儒敏谈读书》给人的直观第一印象。就如同温儒敏教授的名字一样,给人低调又有内涵的感觉。“少读书、不读书就是当下‘语文病’的主要症状,同时又是语文教学效果始终低下的病根。”温教授就像高明的医生根据病根开出药方“在中小学阶段培养读书兴趣与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尽力为我的学生打好人生底色。这本书的很多观点让我耳目一新,醍醐灌顶。以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为例,在读了《温儒敏谈读书》前几篇后,对我们班的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有了几点思考:
一、关于读书习惯
读书是人世间最好的修行。读书让我们学会与自己相处,成为更好的自己。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书除了功利性目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养性:练脑、磨性子、涵养性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方法之一就是读书。温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有读书的习惯,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对于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生活方式实在是物以稀为贵啊!怎么算养成了读书习惯?我和学生一起做到:定时读、随身读、闲来读。
二、关于读书方法
学会“连滚带爬”地读,更新了我的阅读教学理念,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不是每一本书都去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一系列的读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在指导学生对《西游记》原著的共读时,教给学生跳读、猜读的方法: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不太精彩的片段就跳过去不读,也不影响整个故事的理解,还能加快阅读速度;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不理解的语句,就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只要大致能读就不要停下来,一鼓作气读下去。这样就读得多,读得快,也不会对古典文学产生畏惧情绪,有利于保持自己的阅读兴趣。
三、关于书的选择
读书,就要读经典。读闲书、读杂书,就是“不务正业”。这是很多老师和家长的一贯认知。《植物大战僵尸》、《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幽默大师》、《爆笑校园》、《阿衰》等这些不入正统的书籍一再被学生传阅,课间同学们聚在一起交流书中的趣事。在我眼里,这些书没有任何养分,不值得阅读。每当看见学生读这些书,我总是给他们一个怪异的问题:你都多大啦,还读这种书?但是读了《温儒敏谈读书》却让我改变观点。要容许学生读“闲书”尊重他们的“语文生活”。闲书读得多了,对阅读能力肯定也有很大帮助,他们读书的习惯养成了,阅读和欣赏水平也会提高。经典虽好但是可能与学生是会有些隔膜的,而且不一定喜欢。怎么办?只能慢慢引导,不能强制,要润物细无声。其实孩子们成长过程,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兴趣,他们会自我调整,自我塑造。
四、关于评价激励
关于整本书阅读,需要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需要评价激励措施以保证不出现断读现象。明确具体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鼓励全班参与全校“阅读阶梯之星——书香少年”晋级评比(全校一至六年级十二个学期分为十二个书香星级少年,每个学期完成“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保底任务,就可以获得对应的称号)五年级上下册学完后要晋级九级、十级书香少年。每位获得星级称号的孩子奖励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班里总有几个学生成为“领头羊”,这样的榜样力量能够影响带动一大片学生投入到阅读之中。“21天好习惯打卡”也是我们班的保留项目。一本书读完后,给予学生适度的精神鼓励或“物质刺激”。从两个层面评比:一是比作品,即开展阅读日记、读书笔记、好词佳句采蜜本等书面作品的评比;二是“故事演讲”、“好书推荐”、“喜欢的人物介绍”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
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有所思、有所获。读了《温儒敏谈读书》我懂得:要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一步提高阅读品位。而我愿意做孩子们阅读人生的打底人,为学生涂好人生底色。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