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传统手工艺,探祖辈足迹 ——浙江省杭州市建新小学“”寻访老物件“”征集令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寻传统手工艺,探祖辈足迹 ——浙江省杭州市建新小学“”寻访老物件“”征集令

2022-11-07 15:35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349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通过手工艺作品,我们能洞悉社会风情,感受时代变迁,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品是有故事有温度的,它可能是奶奶亲手织的毛衣,又或是爷爷手编的竹篮,还可能是一些陪伴你成长的小玩意儿……在别人眼里,这些老物件或许不起眼,但在我们心中确是一件宝贝,因为它牵着一份浓浓的、永远让人挥之不去的情感。

近期,杭州市建新小学大队部发出了“寻访传统手工老物件”的征集令,也获得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大家找到了许多传统手工老物件,就让我们一同追随新小孩们的足迹,去找一找看一看身边的传统手工老物件,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吧!

二(2)班——金陈如义
一把出自家里太公之手的手工可折叠小凳子,它很轻,可折叠方便携带,在生活中实用度很高,并且独一无二。




三(1)班——孙驭洋
外公告诉我这是一只由民国时期保存到现在的手工编织的毛竹提篮,是曾祖父用过的物品,这个篮子至今已有90多岁年龄。




三(2)班——欧阳依帆
竹椅是在外婆家发现的。它是用竹子编制而成的椅子,它既凉快又通风,有一股天然的竹子清香。




四(2)班——胡童语
这把锯子是我外公14岁时,跟他的舅舅学木工时自己做的锯子。用这把锯子,做了很多的家具。




四(2)班——金陈烨
2012年10月我的外婆亲手为即将出生的我织一件毛衣,还绣了我的小名点点。除了毛衣,外婆还为我织了可爱的宝宝袜子、宝宝帽子等,承载的外婆对小外孙的关爱,记载着一份浓浓的祖孙情,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四(3)班——倪雨泽
50年前太外公来杭州看外婆自己亲手做了两个米筛,方便平时东西受潮时拿来晒干物品的容器。




四(5)班——付涵逸
1986年我妈妈出生的时候,是农历虎年,她的外婆手工制作了这个玩偶,护佑我妈妈的平安。至今还未褪色,栩栩如生。




五(2)班——詹明翰
这顶小红帽已经11岁了。时光流失,岁月无情,变的是你我外在的模样、不变的是外婆、编织线和我之间绵长悠远的亲情。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顶压箱底的“温暖牌”帽子吧!




五(1)班——陈子欣
这是外婆结婚时置办的家具,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都是人工纯手工打造的。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外婆还是舍不得扔掉,成了“老古董”了。




五(3)班——吕乐
刀帽,是以大片的竹片编成的帽子,带在头上,保护头部。很早以前会有村落之间的自卫战,这个时候带着刀帽可以减少头部受伤的机会。台风天时带着刀帽可以防止房屋坍塌砸到脑袋,我们老家的乡下,家家户户都会有一只刀帽。




五(4)班——王无
这个鸡蛋兜是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奶奶亲手编制的。奶奶有风湿,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也需很久才编好。这个鸡蛋兜装的不仅是鸡蛋,还装有奶奶对我深深的爱。




六(2)班——王思皓
祖传的木制脸盆架,由我我爷爷的曾爷爷亲手制作,至今已有110多年。面盆架是四足的,上方有英雄人物和“吉祥”的木雕花纹,体现出祖先对生活品质的讲究!




六(3)班——董书杭
这个布鞋底是阿太一针一针纳的。每次看到它,妈妈说仿佛看到阿太戴着老花眼镜在昏黄的灯下纳鞋底,好想阿太啊!




“老物件”寻访活动,让孩子们有了更多与长辈交流的机会,这不仅活跃了家庭气氛,还让他们了解了老一辈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感受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传统手工艺的无穷魅力。相信随着学校劳动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传统手工艺的小传承者们会一波又一波地涌现出来!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