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笔记 | 美工创造活动——幼儿园观察指导案例分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专家笔记 | 美工创造活动——幼儿园观察指导案例分析

2022-11-08 11:12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351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0月26日,“快乐的泡芙”播出了幼儿教师观察评价能力主题的第二期“案例分享”课程!在本次的案例分享课程中,首先由来自北京市丰台区第二幼儿园的李可馨老师借助美工区的一则“剪纸游戏”案例,为大家分享教师是如何在美工活动中进行观察指导。同时,由来自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的高小芳老师针对这一案例进行点评指导,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美工活动中进行观察指导。

一、案例分享——剪纸游戏
活动案例分享环节中,李老师从“活动来源”、“视频分析”、“自我反思”、“改进措施”、“改进效果”五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她的案例。案例中,李老师展示了幼儿以“房子”为主题进行剪纸的三个阶段,即“剪不出来——能剪出来”、“缺少想法——体现个性”、“教师引导——自主创造”。
第一阶段,幼儿在剪纸能力上经验不足,一旦遇到复杂一些的图像就束手无策。李老师通过材料分层次投放的方式,期望支持班级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提升剪纸能力。
第二阶段,幼儿只运用画笔对房子进行线条上的装饰,作品画面及材料运用较为单一。李老师通过投放辅助材料、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式以期激发孩子想象力。
第三阶段,幼儿从一开始只关注能否剪贴出来房子形状到更关注房子细节——窗户的特点。教师通过鼓励幼儿进行镂空剪、运用透明膜,并尝试能够使房子立起来的辅助支撑材料等方式期望加深幼儿的思维参与程度。
最后,李老师总结道:通过三次阶段的游戏观察和对幼儿美工区活动的支持,可以明显的看到孩子们在剪纸的方法、创造力的表现、多层次的综合材料运用都有了明显发展,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真正深入地去观察孩子们的活动,从孩子们的问题入手,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去思考,才能使支持的策略方式适合孩子们的需要。

二、专家指导——“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在专家指导环节,高小芳老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重点梳理了第一、第二阶段中的关键问题。高老师指出:在第一阶段,教师直接投放剪好的形状让幼儿拼贴这一支持策略弱化了幼儿“剪”的能力发展,固化幼儿对房子的认知,容易形成思维范式,不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高老师从二个维度提出建议,一是让幼儿欣赏图片,提取图片本身的审美元素,引导幼儿通过剪纸的方式表现房子;二是在房子的造型上帮助儿童进行充分地想象。她认为,教师要从“观察和欣赏”的角度引导幼儿,让幼儿通过欣赏体现镂空美、色彩美、造型奇特的房子图片获取审美元素,从而提高艺术创作水平。第二阶段也是同样的问题,教师依然给予过多的半成品材料,弱化了幼儿“剪”的能力。高老师总结道:
教师首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儿童的感受和欣赏上,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作品,带领幼儿欣赏体现各种形式美的图片,帮助幼儿捕获美的元素和语言。其次,要扩充幼儿的剪纸方法,增强幼儿剪纸能力

本次活动,通过园所分享和专家指导,以线上交流的形式对案例中“剪纸游戏”进行讨论与分析,引导在线老师们从帮助幼儿“发现美”的角度反思了日常美工活动的观察与指导,期待能对老师们日后进行美工创造活动观察指导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