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行知路上的刘大伟“先生”
这次对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大伟“先生”的专访工作是在他整洁干净的办公室完成的,整个采访过程并不长,他含蓄、低调的学者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整个专访过程中出现最多的词就是“行知”。
他的名衔很多: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市晓庄学院副教授,思虑良久,我最终使用了“先生”这个名衔作为本篇文章中对他的称谓,思路源于《南京文化人才周刊》报道的文章“刘大伟:沿着行知路,学做“大先生””,加之他曾经做过十年的教书“先生”。
板凳要坐十年冷,孤独为伴著长编
2022年3月19日,“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陶行知年谱长编》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在会上高度评价了《陶行知年谱长编》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他看来,这部四卷本的年谱全面记录了陶行知生平、事业、著述和思想轨迹,并附录了陶行知去世之后有关他的学术活动大事,是目前关于陶行知研究资料最翔实、内容最丰富的著作之一。
“凌晨2点睡觉”、“清晨6点起来工作”、“‘板凳要坐十年冷’,锻炼了我与孤独为伴的能力”“一盏台灯,一台电脑,一堆书籍,一个人”、“一个暑假过去,瘦了20斤”、“没有任何项目基金支持,纯靠情感和意志支撑工作”是他在编撰《陶行知年谱长编》时的真实写照。
“2021年10月,终于等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寄来的184万字的《陶行知年谱长编(四卷本)》(周洪宇、刘大伟撰著),一项耗费十余年的重要工作终于了结”;刘大伟在“板凳要坐十年冷——写在《陶行知年谱长编》出版之后”中写道。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在刘大伟心中,这套书就如同他的一位老朋友,从求学时走进他的人生,直到40岁时始见真颜。
三代陶行知研究人:左起依次为周洪宇、章开沅、刘大伟,周洪宇师从于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
书籍为“知”,课程为“行”
导师周洪宇跟刘大伟分享过一次在北京向参加暑期进修的教师作报告的经历:“报告一开始我就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大家知道陶行知吗?很多人都笑了,教育家陶行知谁不知道;第二个问题,能说出陶行知的几句教育名言吗?很多人就凑不足三句话了;再问第三个问题,读过一本以上陶行知研究相关著作的请举手,结果全场鸦雀无声。
”
导师的话让他陷入了沉思,结合南京晓庄学院的实际育人情况已及他的研究方向,他认为很有必要开设一门《陶行知教育故事》课程,用故事让更多师生了解陶行知的教育人生,理解陶行知的崇高信念。”他摒弃了以往重在阐释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做法,更多地展示陶行知的奉献精神。
“五百元大洋的薪水”,“放弃了优渥的待遇,选择布衣草履,与晓庄师生一起开荒生产……”“以前我们不理解他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背后含义,现在明白了。”“前来蹭《陶行知教育故事》课的学生挤满了过道”......
这里我不再一一阐述,大家可在《南京文化人才周刊》———“刘大伟:沿着行知路,学做“大先生””一文中参阅。
“我想寻找一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故事。”源于此想,刘大伟于2019年采集、编撰、出版了《一代中师记忆:晓庄师范师生口述史》。
“据杨瑞清回忆,当时的五里小学建在小山坡上,几间漏风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旧的课桌椅就是全部家当。他刚到任时,主动要求带一年级,并把自己带的班级命名为‘行知实验班’,凭着爱心与坚持,起早贪黑,很快就与学生打成一片。”刘大伟说。
1981年,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的杨瑞清追随着陶行知先生“乡村教育”的理想,放弃了进城的机会,到偏僻的南京市江浦县(现浦口区)五里小学,当了一名乡村教师。
1985年,五里小学更名为行知小学,杨瑞清被任命为校长。杨瑞清针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探索“赏识教育”,摸索出包括给学生写优点卡、人人当组长、轮流做班委等一系列新举措。
在杨瑞清的经营下,行知小学这所乡村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在内的行知教育集团;依托行知小学实验农场创办的“江苏省南京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行知基地”已经成为孩子们向往的农村生活乐园。
“晓庄文化始终滋养着我的生命,陶行知先生点燃了我心中那个扎根乡村的‘火苗’。我这一辈子,只为做办好乡村教育这一件事。”杨瑞清如是说。
南京市六合区龙袍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从教三十余年的佘正山,盐城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被誉为“盐城市最美教师”的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小学校长王琴,成立工作室带领年轻教师阅读、写作、研课的南京市栖霞中心小学校长王海燕……来自于晓庄学子的乡村教师们让刘大伟感慨万千。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做学问之师,更要做品行之师,努力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
参考资料:
《南京文化人才周刊》———“刘大伟:沿着行知路,学做“大先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号——七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怀念这位“大先生”
《板凳要坐十年冷》——写在《陶行知年谱长编》出版之后
视频及图片来源——南京文化人才周刊
作 者:原维斌(光明日报《教育家》江苏事业部主任)
责任编辑:原维斌 胡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