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112):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睢宁县李集镇中心小学 杜念峰
近日拜读了于永正教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该书是于老师对从教五十多年来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包含了于老师对语文教育的见解和语文教育课堂教学实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的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于老师幽默的性格、高尚的品格。
整本书中,我最为喜欢的就是《童心未泯》这个章节,于老师在此章节中用多个案例表明了他的童心未泯,证实了自己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以下我将结合于老师的观点和自身的教育经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1、逆向思维
于老师在教授《爱如茉莉》这篇文章时,采用男演女,大人演小孩,这种表演者与所饰角色之间的巨大反差,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
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就发现不了生活中、大自然的美,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美的价值所在。人的情感,是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并丰富起来的。正如于老师所说的,小学老师最好“没长大”,没长大就是“童心未泯”。
2、孩子气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的确是教师越与孩子相似,学生越亲近。
学校一直倡导学生们在课间时可以进行跳绳活动,以增加自身的体魄。周五这一天,我们班齐聚操场,学生手里拿着跳绳上下跳动,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脸,我也萌生了参与其中的想法。我便向其中一位跳累的学生借来了跳绳,自己也跳了起来。在此过程中,十几个学生围在我的周围一起帮我数数,期间还不时传来“老师,你可以当体育老师了”、“老师,你太厉害了”等夸奖之话。
本次的课间活动我虽然没能教孩子如何能多跳几个,也并未传授给孩子不同的跳绳技能,但是孩子在课间跳绳遇到我时,会跑到我身边邀请我,并要和我一起比赛。
我想这就是于老师所说的孩子气吧,放低自己的姿态,将自己变成“大孩子”,保留一份童心。
3、想其所想,做其所做
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可以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但当老师的不可以忘记。
踏入教师第二年,一个午后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小朋友的视力总是出奇的好,即使坐在教室里仍然发现了“冬使者”的到来。小脑袋时不时的望向窗外,我知道他们已经没有多少上课的心思了。一声令下,“走,我们出去看雪。”雪一片片的落,孩子的笑声也随着雪从未间断。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仿佛不再是老师,而是一名想看雪的小队长,带领着我的小队员们充实童年的记忆。
最后将一句于老师的话送给大家共勉,岁月的刻刀可以在我脸上刻上深深的皱纹,却刻不到我的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