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113):活动小结
活动小结
双沟小学 方茹
第一节课是李老师执教的六上《穷人》,结合语文要素和《穷人》文本的特点,设计思路以情感为主线,以环境描写、情节中的心理描写、对话描写为支架,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学会表达,也就是小说文体如何借助环境描写、情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为了达成目标,主要设计两大议题:一是体会“穷人真穷”,此环节放手让学生在文本中的环境描写中、情节描写的细节描写中找穷人很穷的句子。。主要引导学生聚焦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来学习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同时挖掘桑娜、渔夫身上的人性光辉。以达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合一。
第二节课是张老师执教的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张老师用丰富的情感和语言带领孩子们感受乐小兴安岭的美丽,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个语文老师的魅力。她整节课教学目标高度集中,教学环节简化。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的朗读指导,抓住关键词培养孩子的语言感受能力。例如“苍翠”这个词语,孩子在读的过程中有些用力,张老师用亲切的语言指导孩子理解词语意思,并带领他读。在第二遍朗读时,有了质的飞跃。
三四节课分别是《美丽的小兴安岭》和《三黑和土地》,在两位老师的执教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把握和理解,也让我明白了,教学是学生学,教师辅助的过程。
下午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也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第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另外,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第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第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