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116):读《魏书生语文教学》有感
读《魏书生语文教学》有感
新城区实验学校 张婷
上大学时就在图书馆内第一次接触到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当时深深地被魏老师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深深吸引。他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观点一直在教学过程中指引着我。读完他的系列书籍后更是深深地被他的人生观,育人观,教学观,教学方法深深吸引。魏老师是初中语文老师,他的理念也是值得小学教师借鉴品味的,但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目标,灵活应用。
魏书生老师是我的榜样。当我在教学迷茫中翻一翻他的书,品一品他说过的话,顿时释然很多。他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感染着我,在书中魏老师以一颗平常心描述自己工作的实践经验,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总能让你收获满满。对于老师不仅给予语文教学的指导,还对老师们的心态格局也有所引导。他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多做实实在在的事,作为一名老师就是要多做教书育人的事,拓宽生命的长度与宽度。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努力的一件接一件地做实实在在的事。做的事情越多,人生的价值就越大,不要用太多世俗的标准去衡量自身的价值,不要过多的关注报酬。”这些话语如箴言时刻伴我左右。
魏老师在书中有一篇提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他说:“记忆力如同开露天矿,上面的煤层挖掘的范围越大,潜在的煤层露出来的越多。如果只开巴掌那么大的小孔,那么大量煤层只好一辈子埋藏着,与生俱来,无用而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用进废退的道理。”在诵读教学中我也尝试使用多种办法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
一、加想象,儿歌画面动起来。
刚入学的孩子天生有形象思维的优势,在诵读教学中我第一遍范读,第二遍让孩子们跟读,第三遍带着让他们跟着节奏读,并要求孩子在这三遍的朗读中大脑要不停地跟着造影。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导演,在自己的头脑中编排着独一无二的画面。就这样一首首儿歌童谣插着想象的翅膀活了起来,动了起来,记忆也更加深刻起来。
二、文配画,儿歌记忆深起来。
孩子天生就是个小画家,喜欢涂鸦,画画。本学年我们班孩子给多首童谣进行配图。每个孩子对儿歌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画画不仅可以加深对背诵童谣的记忆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借力传统节日,传唱、创编童谣。
孩子喜欢放假,更喜欢热闹的节日。本学年我抓住每一个传统节日让孩子在热闹的过节氛围中诵读童谣,感受不同节日的不同习俗。因为假日心情放松的原因,孩子们的诵读效果特别好。如:
《庆六一》
儿童节,是六一,小朋友们真欢喜。又唱歌来又跳舞,高高兴兴庆六一。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八月十五月亮圆》
八月十五月亮圆,月亮圆圆像银盘。红木桌子金闪闪,西瓜月饼供上边,海棠果,红枣鲜,当中摆个大鸭梨,红白石榴两边站,手捧甜酒把月拜,拜的月亮爷爷心喜欢。银辉朗朗洒满地,保咱天下都平安。
《五月端午太阳红》
五月端午太阳红,带个香袋小玲珑。吃粽子,插艾叶,驱跑身边五毒虫。
一位负责任的老师最重要的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眼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授人予渔一餐之需,而教人予渔,终生受益”,魏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说就是授人予渔的范本。魏老师说要少讲多读,注重实效,读得多学生才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读的机会多,学生才自己去思考、琢磨、查字典、查资料、问同学,才能形成成自己克服阅读困难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