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教育知识 > 家长课堂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名校”即真理?家长应警惕,别被贩卖焦虑的“伪成功学”裹挟

2022-11-11 11:36 来源: 中国校园在线 JYJ63690    阅读 1.6千+
0
分享

“清北学霸家长从小怎么培养孩子”“耶鲁妈妈教你把孩子送进世界名校”“北大妈妈最终是孩子的3种能力”……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五花八门的“名校父母育儿经”被频繁推送给家长,肆无忌惮地贩卖着教育焦虑。

自“双减”政策出台后,校外培训机构得到有效治理,学校减负增效工作持续推进,但于家长而言,接受“双减”带来的家庭教育新要求,还需要一定时间。尤其在某些“网红”教育博主的不断渲染下,家长的教育安全感大大降低,有些家长甚至将“双减”视为让孩子“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不断给孩子“增负”。为解决此类问题,教育部不久前在对《关于严防“名校父母”输出“鸡娃”理念抵消“双减”工作成效的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将开展清理整治违规行为的专项行动,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热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

一边是掷地有声的“双减”政策,一边是网上见缝插针的“名校父母”“鸡娃”推送。家长如何减掉不必要的教育负担,把好孩子的成长舵?

一“减”教育焦虑。网络平台上的家庭教育理念众多,为何“名校”父母的“毒鸡汤”尤其引人反感?一方面,他们自己在学业或职业上的成就使他们本身就对孩子抱有较高期望和要求,自身的教育焦虑经过网络传播容易放大;另一方面,一些顶着“名校”光环的家长虽然自身能力卓越,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具有权威性,其个人经验主义的育儿“成功学”多是个案,不可炮制,家长不能把“成功主义”焦虑强加于孩子身上,要因材施教,帮孩子找到最适合他的成长方式。

二“减”精神内耗。记者尝试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搜索“家庭教育”或“育儿”等词条,优先推送的却是一些“揭秘你不知道的成功人士育儿观念”“那些培养出精英领袖孩子的父母都做对了哪些事”“耶鲁妈妈教你如何改变孩子的命运”等刻意制造焦虑、渲染焦虑的“套路话术”,其中不乏由MCN机构打造的育儿“网红”或“专家”,通过宣扬“成功主义”博人眼球、获得流量,继而暗行升学咨询、售卖培训课等“割韭菜”之举,让家长为教育焦虑买单。可见,网上的“名校父母”有真有假,对于那些为了收割流量和利益的“假”育儿经,应当严厉整肃;而对于那些真正想要分享自己育儿心得的博主要适当引导,同时提醒家长根据而实际情况合理吸取。面对网络上参差不齐的育儿知识,家长要学会辨别,不让自己陷入无用的精神内耗。我们欢迎的是充满正能量、科学的分享,而不是加剧家长焦虑“伪成功学”。

三“减”错误理念。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一些家长剥夺了孩子自主、自由成长的空间,把“鸡娃”当成让孩子成“龙”成“凤”的捷径,使家庭教育失去本真。家长要放长眼光,不能压榨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更不能只以成绩论英雄,要尊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用陪伴、理解、尊重和爱守护好孩子唯一的童年和无限的未来。

“双减”之下,家长需要哪些支持、怎么支持和引导家长,是当下亟须关注和探讨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家事,也是国事。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家庭的教育责任远不止抚养孩子长大、督促孩子学习这么简单,而是人才培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背负着时代使命。因此,社会各方应倡导科学的家庭生活教育方式,并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支持,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应为儿童发展和家庭教育提供个性化指导与建议。目前,许多政策依然是以个人为单位,需要以体制化的方式给家庭减压、为家庭发展赋能,以便家长能够顺应教育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能够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少一些包袱,多一些从容。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 |曹霁
设计|朱强
统筹|周彩丽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