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对话云端 怡然学习左右采获
青年教师对话云端 怡然学习左右采获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更好地学习重庆巴蜀小学教学成果,全面提高我校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体系,2022年11月11日上午8点20分,在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的安排下,朱春明校长的引领下,学校教科室精心组织,各学科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了本次市级研训活动《为儿童创造怡然学习生活》。
我校青年教师,在此次研训活动中收获颇多。
语文王安澜老师:
我观看的是刘芸老师的《读不完的大书》。刘老师先带着学生梳理文本,过程中她在黑板上描绘出一本展开的大书形象,聚焦“好玩”二字,让学生从文本中品味语言,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中体会动物的生动有趣。教学过程中,刘老师播放老鹰捕猎的视频,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领会老鹰捕猎时的样子;又用几组数据展现竹子生长速度之快。读句子时,先读正确,再带着画面读、结合生活体验读、创设情境读。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孩子一步步加深感受,体会生动好玩的小动物。
美术沙欧老师:
《穿越时空的工业美之零件镂花窗》感受工业之美,感受镂窗之美。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之中驰骋,让学生在体验传统工艺的感受中理解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同时也感受了工艺师的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英语杨思源老师:
刘老师的这节《读不完的大书》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带着他们一起体会大自然之美。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精心设计课堂任务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让同学们主动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科学吴倩老师:
我观摩的是美术课,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体育周含露老师:
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王老师让学生学习美术的好方法。学生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们的内心会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并急于将它表现出来。教师要启发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潜能,选取适合表现美的物质材料,经过艺术想象,借助艺术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尝试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创造生活的美。
英语许宁老师:
《读不完的大书》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老师教学抓住了语言生动、有趣的句子,研词析句,利用创设情境、情趣朗读领悟语意。
信息吴若馨老师:
生活中处处充满艺术,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王老师的课堂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生在课堂上将学习美术的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等的过程中理解美,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
语文史欣睿老师:
刘芸老师的这节《读不完的大书》是一节富有生趣、活灵活现的课堂。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了不同的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在本堂课中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刘世文老师:
机械社会和工业生产,听起来与艺术和审美格格不入。在这堂美术课中,教师把充分落实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要求。讲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创作,学生用一颗颗图钉,一个个螺母构造出了园林风景中的小轩窗。
展示时间里,孩子们将作品放置在布匹后方,透过阳光,一扇扇小窗展现在大家面前。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们进行艺术创想,发现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数学周娟老师:
刘老师的这节《读不完的大书》是一节很有趣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课堂活跃,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以例贯穿课堂,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促进师生互动。
语文尹敏老师:
《读不完的大书》的教学难点之一是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在教学的过程中,刘老师利用多媒体吸引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还带来了竹子、各种水果的实物,让孩子们对“大自然”这本大书有了更沉浸式的体验。在仿写的的教学中,孩子们还关注到了前两天的月全食,说明他们心中已建立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也说明"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句话也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心理李琴老师:
《读不完的大书》是部编本三年级上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刘老师在教学时仅仅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文中生动的语言,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活动临近尾声,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的专家杨健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杨健老师从活动主题出发,结合活动展示的具体课例和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强调为儿童创造一个怡然的学习生活是回应儿童立场,站稳儿童立场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研究的开展、学生良好学习生活的构建、学生良好学习场景的搭建以及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都需要有构想与创造。学校要基于学科,面向生活,突出实践,协同综合,进一步探寻有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多角度完善学校实践育人、综合育人和学科育人能力,回归创造怡然学习生活的专业要求,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实现儿童的成长与进步。
撰写:汪 洋
审核:朱春明
推送:王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