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契机下绿地学校体育求变
双减背景契机下绿地学校体育求变
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 周开军 邵亮
摘要:根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学校而言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各科的平衡之外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重视青少年的平衡发展。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学校体育该如何去改变传统体育的不足,如何去进一步全面发展,成为学校体育需要探索的前进方向。
引言:“双减”政策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拓宽了空间,但如何更好地帮助中小学生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还需学校对体育活动内容做进一步思考。
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成为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其次如何经济实效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运动器械,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运动兴趣。最终让学校体育在不断变化中得到合理化的提高与发展。
一、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利用碎片化时间
双减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和校外培训压力,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丰富的课外活动当中,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校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同时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开展的晨跑活动,有利于增强的学生的心肺功能,并且在无形中达到减脂塑形的效果。每天早上跑步的时候还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让学生们心情舒畅。通过大课间的燃脂健身操让同学们得以放松学习的压力的同时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2021年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积极参加杜集区田径运动会。我校荣获赛事优秀组织奖、初中团体三等奖、初中女子团体三等奖、小学团体二等奖、小学女子团体二等奖,22个个人单项奖,9个集体项目奖。2022年杜集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女子组团体总分一等奖、初中男子组团体总分二等奖、初中组团体总分二等奖、运动会团体二等奖、运动会B组二等奖、运动会C组二等奖。运动会上个人比赛成绩也喜获丰收,获奖名单如下:满曦月同学获中学女子组跳远第一名、400米第二名;王梦琪同学获中学女子组实心球第二名、铅球第二名;许瑞丽同学获中学女子组铅球第三名;胡刘婕同学获中学女子组跳远第三名、跳高第四名;刘君洁同学获中学女子组800米第四名、200米第六名;石语婷同学获中学女子组跳高第七名好成绩;高梦甜同学获中学女子组800米第五名好成绩;刘君洁、高梦甜、石语婷、满曦月同学获中学女子组团体4X400米第二名;胡海顺同学获中学男子组1000米第二名;黄国强同学获中学男子组垒球第七名;陈子祥同学获中学男子组铅球第七名;胡海顺、黄国强、朱子毅、马圣斌同学获中学男子组团体4X100米第五名;胡海顺、黄国强、张奥银、马圣斌同学获中学男子组团体4X400米第五名;陈永老师获优秀裁判员荣誉称号,邓新领老师获优秀教练员荣誉称号,任峰老师获优秀教练员荣誉称号,祝凯老师获优秀教练员荣誉称号,胡海顺同学获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满曦月同学获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王梦琪同学获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
变:例如,学校可以在大课间剩余时间用多媒体播放不同体育活动的运动技巧,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各项运动,保证每天课间的运动项目不重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看,学生接下来根据个人喜好程度在体育上跟体育老师沟通,体育老师进行了解记录,学校最后根据同学们的反馈调整具体的播放项目与播放时间。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课时上课内容的侧重点。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可以多安排一些课时。这样一来,学生在课时的时候学到了理论知识,课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下活动,使疲惫的大脑得到放松,并且在无形当中提高了学校体育课服的质量。
-
提高基本运动技能,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是培养学生运动爱好的前提条件,是有效运动、健康运动的基础,也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关键。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的体育老师们在上课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要从力量、耐力、敏锐度等多个角度出发,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为方向。强大的运动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竞赛过程中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在自我不断的突破中获得成就感,享受更多体育竞技带来的愉悦感,通过体育运动中的磨练和体育精神积极影响孩子们情绪和心理状态,无形中促进学生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以及习惯。现阶段我国普通中小学田径课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田径教学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对此,我校体育组的老师们深入地探讨与思考,根据当前的教育改革,我们积极转变田径课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为淮海绿地学校的田径教学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变:我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加之先进的教学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田径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田径运动竞技项目科学地转变为“趣味田径“挖掘、激发、保持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练、乐中学“。另外,练习多以团队参与的形式进行。团队训练既增强了学生个人的身体运动能力,通过长期的团队训练缓慢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对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现阶段大力发展小学组趣味田径,加入到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极大的提高的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热情。2021年我校趣味田径队伍参加省市各级体育赛事中取得的良好的成绩:荣获安徽省少儿趣味田径三等奖。
-
如何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效果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其一,受新兴项目的冲击。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体育、休闲、娱乐的品味要求越来越高,田径运动的走、跑、跳、投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追求新兴、时髦、轻松的体育运动项目,对田径运动易产生抵触情绪;二,教材内容缺乏新颖性。田径项目受自身特点的制约,大多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讲究爆发力,必须重复练习,体力消耗大,易疲劳。其三教学方法缺乏应变性。过于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而且田径运动技术动作相对较难,运动过程中学生心理负担重,许多技术动作难以完成,就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变:(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重新确立教学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认知观念,让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更胜于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从传统体育教学向培养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积极作用,正确看待竞技体育,了解竞技体育的好处,让学生意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竞争意识、磨练意志、战胜自我等良好品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成绩考核机制
在体育学习成绩评定中,我校体育老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也关注学生身体的差异;既关注学生的优点,也关注学生的不足。我们着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放在教学方法上的因材施教,优等生相应提高目标要求,体育弱生相对降低要求并且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运动自信心,培养所有学生的运动兴趣。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积极开展一些休闲体育项目,以及专项课服俱乐部等教学形式,不断丰富评价内容,完善评价方法。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阳光体育共同参与!
(三)认真组织,开展运动会
中小学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运动会推动了学生们的运动参与度,还增强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们班级荣誉感。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2022年积极开展校运动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体育热情,也极大的推动了我校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
-
体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体育教育应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助力。立足现代体育教育现状和改革创新需求,从浩瀚深邃的传统文化精髓中获取灵感,不断丰富当前体育教育内容、革新体育教育理念、优化体育教育模式,探索新的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育路径,正成为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改革新潮流。我校立足于体育改革方针,将计划开设武术类等传统文化兴趣课后服务,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与意志力。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的双层含义是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不能降低教学效率。作为体育老师就要求我们立足于体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感染力,创新教学活动内容,让各类优秀的文化润会贯通到体育教学中,做到真正的跨学科教学,更深层次的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在未来不断的变化中寻求发展,更好的推动我校的学校体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