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随行】亦庄三幼2022年幼小衔接活动十月刊
从幼儿园到小学,
不是翻山越岭,
不是跳跃大沟深壑,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的延伸和过渡。
——虞永平教授
十月我们开展了测量、诗歌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入学准备之诗歌赏析与仿编能力
什么是诗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诗歌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慧,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与秋邂逅,与诗歌相遇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发现树上的叶子落在了地上,他们纷纷的讨论起来现在是秋季,有的小朋友发现叶子变黄色、有的小朋友发现叶子变红色啦、还有人发现叶子还是绿色的,还有人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通过孩子们对幼儿园的观察,秋天是多姿多彩的,回班后孩子们对秋季的话题还是很感兴趣,我们进行了《多彩的秋天》诗歌欣赏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共同欣赏关于秋天的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与句式结构,感受诗歌中秋天的美好。
与诗对话,创作秋日诗歌
最近秋意渐浓,外面的树叶逐渐变成黄色与红色,孩子们每次出去都会被其吸引,也有很多幼儿会在周末出去赏秋,所以根据幼儿兴趣开展了语言活动《落叶》,在活动中一句落叶去哪了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于是幼儿跟着音乐欣赏了诗歌《落叶》,知道了诗歌中的落叶去了哪里后又欣赏了一遍诗歌《落叶》,这次在探讨自己不懂的句子中孩子们提问到:“为什么燕子会说话?”“为什么要把落叶当做小屋”。这些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并发现和感知到了文学中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在理解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尝试使用诗歌语句大胆进行诗句仿编。
与诗相伴,诗中见成长
通过秋天诗歌的欣赏与仿编活动,孩子们将诗歌融入到了每一日的生活中,收集了《秋天在心里》、《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如果我能飞》、《路》等不同内容的诗歌。师幼共同感受着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并不断激发着幼儿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谁和谁好》的诗歌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倾听诗歌,知道了不仅自己有好朋友,世间万物都可以有好朋友,并在理解了内容后有感情的朗读了诗歌。在学会诗歌句式后,通过小组竞赛方式在多张图片中发挥想象,自主选择图片,有逻辑的按照诗歌句式进行仿编,最终以仿编诗歌语句最多的组获胜。孩子们在竞赛中积极大胆的想象和仿编,无形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领域活动中,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去欣赏诗、创编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从欣赏、诵读、到创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语言,给诗歌的创编带来了无限可能,幼儿沉浸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儿童眼里的世界是可爱的、生动的、活泼的。我们感知四季变化,感受成长的时光,用诗歌表达情感,用诗歌表达热爱。
2入学准备之测量能力
什么是测量?
“生活即教育”。测量是大班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也是幼小衔接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开展测量活动能够提升幼儿对物体“量”的认知、“数”的理解,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运用数学方式解决问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比比谁跳的远?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两人往同一方向跳远是可以看到谁跳的更远的,但当两人往不同的方向跳,用眼睛就看不出来谁跳的更远了,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我们开展本次“小测量,大智慧”的活动。
测量大讨论
为了解决谁跳的更远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思考。
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一起进行了实际测量体验。
幼儿通过小组活动,轮流自主选派出两名小朋友在小组内比赛跳远,其余组员对两名幼儿跳远距离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感受测量的有用和有趣。
测量探秘
看看孩子们都会找些什么来测量吧!
在探索测量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说到了测量的工具、方法,还提出了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比如:一个接一个,首尾相接。这些都表现出幼儿在整个过程中进行了不断思考,进行了充分的探究。我们的测量故事还在继续探索。
科学探索没有止境,生活中还会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
什么地方还需要测量呢?
遇到圆圆的东西该怎么测量呢?
遇到三角形的物体该怎么测量呢?
测量探索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