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向未来 以劳促学助养成——沈阳市第72中学劳动教育阶段小结
沈阳市第72中学 金香
沈阳市第72中学秉承“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本着“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双减政策,探索幸福教育新举措,加强集团校共建、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从师资配备、课程建设(课程渗透)、培养劳动素养三级实施机制,开展多样劳动课程项目,落实“1+5”(即1个规划5个项目)劳动特色教育课程体系。
一、师资配备
专门成立了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在白金洲校长的统筹领导下,组长由小学部主管校长金香总负责,下设办公室负责人杨白冰,精心选派骨干教师任课。
每个劳动课程安排一名骨干教师任负责人,负责各项活动筹划、部署、资料收集、信息反馈;每个年级一名骨干教师负责授课,监督各项活动完成情况。具体安排为:杨白冰老师负责“邂逅—制作—放飞—鉴赏”为活动主线的“风筝节”课程;李庆斌老师负责“识五谷、辨果蔬、鉴花草”课程,重点举办“五谷美食大赛”和“乐享种植活动”两项活动。许晓磊老师负责“学工学农课程”,重点设置校内种植园开展种植活动;赵岩松老师负责“大杏节”课程,开展赏花、采摘等实践活动;王红老师负责“祝家大集课程”,带领学生体会祝家发展变化,体验收获的快乐。
组建劳动教育课程组微信群,就课程建设进行筹划、调整与优化,为同学们提供优质的劳动课程。
-
课程建设
72中学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深入研究,高位引领,群策群力,依托市区课程资源,深挖劳动实践学科价值,依托地域特长,制定了一系列多角度、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扎实有效的策略措施,确定劳动教育课程名称为:“向未来”劳动教育课程;工作目标为:以劳促学助养成,完善劳动课程的组织实施;完善一项课程规划,推出五大特色劳动教育课程项目,即“向未来劳动教育课程规划”;“风筝节课程”、“大杏节课程”、“识五谷、辨果蔬、鉴花草、会种植课程”、“祝家大集课程”“学工学农实践课程”五大项目。编写了劳动教育课程发展规划,制定了五大项目课程实施方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适时开展项目课程活动。
五大项目课程组负责人精心策划,全体任课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通过班会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风筝”的内涵,深入认识五谷等农作物,辨认中草药等花草;在防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了放风筝、线上美食大赛、杏树养护、赏杏花、家庭种植等劳动体验活动。依托责任意识培育、学生成长记录、学分奖励机制等方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内外劳动的热情,并将劳动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三、培养劳动素养
1、搭建劳动平台,校内劳动多样化。在校园教室卫生、环境绿化美化、校内种植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生自主参与劳动。在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种植园)完成种植任务,开展树木植树、果树种植、鲜花种植、开展养鱼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劳动常识,体验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2、做好志愿服务,校外劳动兴趣化。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学工学农,布置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在家、在社会,主动做家务劳动,主动参加公益活动,为家乡、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工:祝家模具厂学农基地,体验工农生活,增强劳动意识。
学农:祝家沙地沟村大杏基地,除草、采摘、品尝家乡特产,体验果农生活。
社会服务:通过祝家大集调研,了解祝家发展,参加公益劳动,提升劳动素养,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
把劳动安全教育与管理作为组织实施的必要内容,积极推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形成共育合力,从小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将学生劳动实践考核纳入综合素养评价,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四、劳动教育课程成果呈现
我们始终秉承以劳树德、以劳育美、以劳促创新的发展理念,为学生搭建劳技实践平台,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助力护航,将疫情期间学生的活动做扎实,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将我校的劳动教育课程推陈出新。
劳动课程组老师们设身处地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充分考虑,全面策划,让不同层次和条件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展示方式,本着“围绕主题,形式不限,力求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及家长在自愿的前提下多层次、多角度呈现过程及成果,避免学生之间的攀比,避免由于拍照、录视频给学生及家长造成焦虑情绪和负担。
3月份,杨白冰老师负责的“纸鸢舞蓝天 放飞中国梦”风筝节课程,引导孩子们从绘制风筝、体验制作风筝活动中享受乐趣,学生从中不仅能够学习了解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更多的享受了风筝系列活动带来的乐趣。“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鸢当空舞”,了解风筝知识后的满足感,风筝绘制成功后的成就感,这些都是终身受用的体验,更是学校幸福教育的最好体现!
4月份,赵岩松老师负责的“春绽夏丰‘杏’好有你”大杏节课程,不仅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更触动了同学们向往春天、渴望回归校园的心弦。在严格遵守防疫要求的情况下,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到寻找春天、欣赏杏花的活动中。“阳春赏花何处去,沈城小镇花正香”,孩子们与杏花的约定美美的,与春天的拥抱甜甜的。7月份,组织大杏采摘活动,体验丰收乐趣。
4-5月,李庆斌老师负责的“食来‘疫’去” ,线上美食大赛劳动课程,把劳动场所拓展到了家庭的厨房,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避免受伤,得到了全体学生、家长和教师们的认可与喜欢,参与活动特别积极。学生们蒸馒头(可造型)、面包、烘培各类糕点、薯条、各类面条、包子、饺子、营养粥、麻花、月饼等让人回味无穷。居家战“疫”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学会了一项基本生活技能,同时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从而更能体谅父母,学会感恩,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乐享种植”课程活动中,学生自行策划在花盆或自己家院子里种植大蒜、葱、土豆、生豆芽,花生、黄豆、小白菜等,种植过程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制作了植物观察记录卡。即激发了学生劳动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中华优秀少年。
“学工学农课程”“祝家大集课程”等一系列劳动课程正在策划筹备中,最终提炼出劳动教育特色校本课程集。
这一路我们砥砺前行,这一路我们披荆斩棘,这一路我们静待花开,这一路我们收获幸福。学校将遵循从小处着手,从习惯养成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劳动本领,同时从大处着眼,把握劳动教育育人导向,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