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幼老师轮岗见闻与反思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九幼老师轮岗见闻与反思

2022-11-16 16:12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391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1月的第二周,九幼萌娃又遇见了新惊喜,每个班都消失了一位熟悉的本班老师,又出现了一位“新”老师。他们围着新老师叽叽喳喳,充满好奇,也适应着新老师带来的新课堂,津津有味。

原来,九幼的教师交流周到了,共有12位老师交流换班,走进其他班级,开启了“走进别人家”的带娃模式,开拓教学思路,分享教育经验,交流管理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各个班级的教学和管理也融入了新思路,新方法。

11月11日,疫情影响下的幼儿园暂时停园,老师们还沉浸在交流学习的热忱中,一场交流感想与收获的腾迅分享会召开了,无论是交流的老师,还是原班级迎来新搭档的老师,纷纷畅所欲言,每个人的教育经验和认知都在火花碰撞中有了新的收获。

下面,让我们分享一下这些交流老师们的见、闻、思——

 

走进更多孩子心里是一名幼教老师的最大幸福

——小四班陈泽老师

虽然幼儿园每周六的水色分享都有培训学习和分享交流,老师们每天见面也时常沟通,但这次身体力行的换班工作还是带给我很深感触,很大收获。

周一早晨带着探究学习的心态走进小三班,孩子们陆续进班,看见我表现的有点疑惑,腼腆的宝贝有点拘谨,几个爱说话的好奇宝宝直接问到,“老师你不是小四班的么,怎么来我们班了呢?” 因为平时就在隔壁班吧,孩子们没有很认生。

第一天因为不了解孩子们能力有点不敢贸然出手帮助,默默观察,多数孩子都能有条理地做好自己的事,从早晨入园摘书包、收口罩、挂外套,到自己主动拿水杯用饮水机接水、排队打饭,再到午睡自己穿脱衣物,尽管快慢有别,但基本都能自主完成,小三班的孩子自理能力真是很不错啊!

同班型的一日流程安排看似相同却又暗藏玄机,小三班在高效利用时间安排园本课程方面非常值得借鉴学习,早晨先入园的和下午先起床吃完水果的孩子,可以先去做汉诺塔、四巧板和逻辑狗,老师有个名单,哪个孩子完成了哪项,哪个孩子不熟悉都一一做了记录,这样更方便老师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互动学习时也有了针对性,对孩子们的评价也更具体。

两个班的孩子性格也有点小差异,小四的娃们更活跃,笑起来如铃声响脆,兴奋起来一个个都能挂在老师身上。小三的娃娃们就相对矜持稳重,有秩序。我想这可能和小四班有位男老师,而小三班的三位女老师都很温柔有关系吧。说不出哪种更好,但作为老师,我更希望孩子们是多面的,做事主动而有秩序,玩时放开而讲规则。

通过这次换班,我深深地感受到在与孩子的沟通互动上、教学游戏上,还有很多可以提高地方,回班后一定要把所见所学都落实,很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向其他老师学习,能走进更多孩子的心里,也是一名幼教老师的最大幸福。

 

这种交流是有效的,有想象力的尝试

中一班大象老师

换班交流是一次十分有趣的体验,既能借鉴其他班级独特的运作、交流与管理方式,又能将自身已有的技能与经验运用于不同的儿童群体,得到新的体验与灵感。

本次我交流前往的是中三班,这个班级和我所熟悉的班级有着很大的不同,孩子们都充满了个性。面对陌生的情况,我决定先玩起来。我带着孩子玩了“举高高”的游戏,这是孩子与生俱来就感兴趣游戏,也是身为一个男老师得天独厚的优势项目。几天的交流下来,虽然我还不能快速反应出每个孩子的名字,但是我能感觉到,我和孩子们玩熟了。玩熟了我就能从孩子身上看到很多,孩子也更加信任我,能听从我的指令、理解我的规则、接受我的批评、收到我的鼓励。我们之间建立了初步的融合生态,我也从中读出了中三班孩子灵性的来源,中三班老师在塑造这一生态中所做的思考与努力,这都是我以后教学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新认知。这种交流是有效的、有想象力的尝试。

 

孩子的适应力,超乎想象

---中二班黄丽花老师

也许是提前跟孩子说过有新的老师来中四班,孩子有心理准备,也许是同楼层经常遇到的缘故,周一早上当孩子们踏入教室,迎接他们的不是原来的老师,他们没有不安,没有慌张,更没有哭闹,很自然地喊出:“花花老师你来我们班啦!”看到孩子这么强大的适应能力,我深感叹服。在短暂的交流过程中,我在适应孩子,孩子也在适应我,但是,我发现孩子的适应力比我们强——在活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能快速适应新老师的游戏风格和活动节奏,甚至能帮助老师找到所需要的游戏道具和帮助老师说出老师叫不上来的小朋友的名字。原来,对于变化,幼儿的承受能力,被我们低估了。

观察孩子,孩子也在观察我。

在交流的过程中,每当我观察孩子们时,当我的眼神跟孩子们对上,我意识到:我也是被观察的对象。吃饭时,孩子观察到我大口吃饭,他们也会跟着大口吃饭。当我跟某个小朋友对视时,朝他(她)微笑,他(她)也会以微笑回馈。身正而行,老师是孩子的表率,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我们交流的作用就要带给孩子更丰富的正能量示范,带给孩子不同的体验感。

学到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小一班贾硕老师

本周我去交流的班级是小六班,一周的交流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同时也有一些自己的反思。现分以下两点进行简述:

一、幼儿自理能力和常规

自理能力:还没有去交流之前,我对小六班这些刚刚入园几个月的娃娃们的自理能力是没有什么自信的,但是通过一周的观察,孩子们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进餐时,桌面和地面的卫生甚至比其他小班的孩子还要整洁;午睡时,孩子们都能自己穿脱衣物,有的孩子还能够把里外反了的衣裤翻出来。仅仅入园几个月的时间,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水平能够达到这种程度,与老师对孩子的悉心培养密不可分。反思自己班级的幼儿,还有部分孩子做不到独立完成,原因是我们对孩子还不够放手,偶尔还是老师代劳。放开手让孩子去做,这样才会使其发展,孩子也会回馈给我们很大的惊喜。

幼儿常规:小六班孩子的规则意识很强。一日流程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则,孩子们做的很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食不言寝不语”,进餐和午睡时没有相互聊天、玩闹的孩子,他们互不打扰、安安静静地进餐和午睡。

二、教师建立规则的方式

本次交流,小六班教师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方式是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例如进餐环节,有的孩子的一些行为影响到了其他小朋友,这时老师会给予提醒,提醒一次、两次,仍然没有效果,那么就请这名幼儿来到老师旁边进餐。通过进餐的这个小事例让我学习到了:建立规则时,教师不要只是一味的提醒,也要有明确的结果指向,并且教师要说到做到,真正的让孩子体验到“做不到的结果”,这样慢慢地帮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我会把新的认知带回班级

——大二班孙丽丽老师

幼儿园教师轮岗在幼儿教育领域较少应用,九小幼儿园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先行先试,推进教师园内轮岗活动。力争教育多元化, 创新化, 领先化。

本周我去大一班交流,通过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和与老师的密切沟通,总结了大一班管理思路和学习方法,可以为日后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应用,我把它们重点概括为“又稳又快”、“有效”、“流畅”。

“又稳又快”自律才能自由——大一班的幼儿做事整齐、不拖拉、不磨蹭,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日后上小学打下优秀基础。当然这与老师干脆利落的性格特点、教育引导方式和班级规则建立是分不开的。老师以“一元评价”的正面管教,放大孩子们的优点,带动能力稍弱的孩子,久而久之,全班做事又稳又快的氛围特质就展现出来了。

“有效”有的放矢——大一班组织教学活动时孩子们配合度极高而且井然有序,获取知识和习得技能的本领很强。值得我学习的是:对孩子奖惩分明,说到做到。做得好积极表扬,打破规则就要接受惩罚,惩罚要温柔而有结果。

“流畅”放得开,收得快——大一班教师敢于放手让幼儿去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幼儿可以又快又好地自己整理衣物、擦桌子、抬床、扫地等等,收获技能的同时还增加了自信并乐在其中,养成了自主劳动的好习惯。

大一班教师团队的相互配合和合作能力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去引领幼儿一日活动。

本次轮岗交流收获满满,我会把新的认知带回班级,也希望我们九小幼儿园优秀的教育模式一直创新、突破、发展。

 

以孩子为出发点去思考

——小三班王丽敏老师


2022年11月7日开始,我到小四班进行交流学习,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比较有特点的幼儿如何评价?

小四班有个小男孩子:活泼好动、开朗、特别顽皮,是每天都能成功地让老师关注到他无数次的那种小宝贝,他是一个很有领导天赋的潜力股,在这个宝贝身上,我看到了闪光点:运动小健将,我有意识地运用一元评价和12种方式表扬孩子。

一元评价:不断去放大孩子的好,想让孩子发展,不要盯着他做错的地方,去指认他做对了多少,哪怕只有一点点,就在那一点上加以指认。

12种表扬孩子的方式:表扬努力、毅力、细节、创意、态度、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勇气、细心、信用、谦虚、选择。

二、幼儿常规培养

幼儿可以自己穿脱衣物并挂起来,孩子们之间有很多互相帮助,幼儿的自理能力和交往互助的能力都很棒。在小四班我看到了速度,幼儿起床特别快,10分钟所有幼儿全部完成,这样的效率,令我很惊讶。

通过本次交流学习,我不断思考如何贴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以孩子为出发点去思考,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更好实现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让孩子们感受使用自己的快乐

——小五班王毓老师

美好的一天,我踏进了小二班的教室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陌生又熟悉的笑脸,我将与这些小可爱度过一周的时间,心情既激动又有点迷茫。激动的是能认识更多可爱的孩子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迷茫的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喜欢我,宝贝的性格习惯我一无所知,真是一场“刺激的旅行”。

这几天与宝贝们相处,被他们的自理能力所倾倒,早入园:脱衣——搬椅子——拿书看书,动作一气呵成,在没有老师指令的情况下,宝贝们正如这个教室的小主人,为我这个“大客人”介绍着什么叫使用自己。进餐环节更是如此,只听老师一句“请过来打餐”,宝贝们拿着小餐盘,整整齐齐地排着队,打餐后自觉等待,所有宝贝完毕后一起进餐。想想这么有序的宝贝们户外活动如何呢?当然让我们惊喜连连,宝贝们像奔驰的小马,在草原上驰骋。我很快与宝贝们打成一片,欣慰的是第二天宝贝们就记住了我的名字并叫个不停。晚离园:宝贝们穿衣——背书包——出门两队站好,充满了仪式感,不拥挤,不嘈杂,这就是使用自己的魅力。

我被这种自觉的氛围震撼了,反思自己班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慢慢在研究我们班的宝贝们这些事情也能否自己做到呢?答案是肯定的。原来拥有这种能力,首先是我们教师的放手,就像雏鸟学飞、婴儿学步。这几天的交流学习我欣赏小二班宝贝们的自觉有序,也想念我小五班宝贝们的活泼可爱,我要尽快融会贯通在小二班的“取经”经验,并将与本班老师们好好分享,相信我们班宝贝们也可以更充分地体验使用自己的快乐。

 

让一个个奖励贯穿于孩子的成长之中

——大一班辛明珏老师


本周我参与了教师交流活动,来到了大二班。大二班里有一部分孩子是原来中一班的孩子,所以进班之后我并没有感觉特别陌生。在大二班交流的这几天里,我见识到了很多独到的管理方法,比如每个孩子详细的记录——抓握记录、跑步记录、园本课程完成度记录。这些记录真的让我受益良多,在看这一个个记录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个进步中的孩子。同时,紧跟记录的就是多方面的奖励机制,跑步跑的好有奖励、上床起床快有奖励、吃饭光盘有奖励,一个个奖励贯穿于孩子的成长之中,让孩子在鼓励之中步步成长。在交流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和自己班级的对比,更加坚定了一些对自己班级管理、孩子交流连接上的想法。这次交流有收获的认知,也坚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收获巨大。

 

更放手地去鼓舞孩子

——中四班杨坤老师


一周的教师交流体验结束了,这次交流我深有感触,收获很多。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阶段,才能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另外,只要老师适时、适当放手,孩子们的自立程度远远超乎为我们的想像。在自由活动时,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这也不行”、“那也不许”,孩子不去经历,就无法试错,更无法思考,也就难以成长。在规则范围内,我还应该更放手地去鼓舞孩子大胆尝试,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要不断放大孩子的“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充满勇气。

交流教学,让我从孩子眼中,从其他教师身上看到自己,从而能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相信在未来的幼教路上,我们的团队会携手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把责任放手给孩子和提高一日常规的效率

      ——中三班衣慧娟老师

这周作为参加交流活动的老师,我来到了中二班。中二班的小朋友都很有规则意识,班级里秩序井然,活动安排紧凑合理。在交流期间,我学习到了很多管理班级的经验,总结出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把责任放手给孩子。中二班的老师非常注意在平时的生活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理能力。首先,平时三餐两点之前,老师会选两名小助手帮助老师擦桌子,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参加劳动,积极性特别高,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劳动养成教育;其次,上午间点时间,如果是有包装的点心,老师会每组选一个孩子作为小组长,让小组长自己清点小组今天出勤人数,然后领取点心,给大家发下去。孩子们都特别想当小组长,所以表现地都非常好。

提高一日常规的效率。中二班午睡起床时,老师会规定孩子起床的时间,要求所有孩子都在规定时间内起床,先起床的小朋友可以先吃水果。吃完水果的小朋友去和别人合作,两人一组在老师的指挥下搬床;在上园本课的时候,有部分孩子能力比较强,较快地完成了当堂的课程任务,就由一个老师带领率先下楼进行户外活动;晨跑时,中二班的老师鼓励孩子们,先完成跑步任务的小朋友,先去玩户外设施,孩子们跑步的积极性都很高,跑步的速度也很快。

 

我更清晰了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小六班艾慕一老师

时光匆匆,一周的交流学习生活结束了,很荣幸能够有这次机会参与他班事务,心里感慨良多。一周的时间太短,短得转瞬即逝;一周的时间又很长,长得足以让人回味无穷。这一周的经历,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所在的小六班是全园最后一个加入九幼大家庭的班级,由于入园时间短,小朋友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课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还有着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看到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们做事水道渠成,有板有眼,我更清晰了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次交流体验我学到了很多,作为一名幼儿老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全方位的发展,作为教师也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取长补短、不断地反思,科学合理地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考。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