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大关苑实验幼儿园大关园区开展“教师支持幼儿自主生活、学习、参与决策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系列研修活动
经过上个学期,杭州市大关苑实验幼儿园大关园区针对“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的重要性而制定的《YYDG评估表》及评估研修,园区教师对教师半日活动中的精神素养有了概念上的提升和转变。在此基础上,针对本次半日活动质量评估中幼儿园的选题“教师支持幼儿自主生活、学习、参与决策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大关园区尝试将本月教研重点定为——关注幼儿参与区域环境创设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及教师相应的支持行为。11月初,园区教师相聚音乐厅,开展“有准备的签到台”教研活动。通过本次教研,我们希望对半日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有更明确和深刻的理解,并在教研中对“教师如何支持”“有哪些态度和行为”“如何相应评估”等问题进行开启探讨。
一、有准备的游戏
活动前,我们尝试通过每次教研的活动参考,帮助教师放松心情、缓解情绪的同时,尝试从了解和理解游戏内容,感知游戏带给我们的哲思和灵感,所以本次活动,我们选取的游戏为《武林争霸》。
游戏规则:每两个人为一组,首先两人行拱手礼并说“承让承让”,以石头剪刀布为游戏内容进行,输的老师排在赢的教师身后,一起再去挑战其他组成员,直至武林盟主产生。盟主产生后,邀请全部教师对盟主行拱手礼:“恭喜帮主、贺喜帮主”。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游戏互动,也在游戏中体验到了“礼”及游戏互动的乐趣,也尝试帮助教师理解,原来通过有准备的游戏,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团队的核心。
二、有准备的设置
有了游戏的导入,我们也充分的意识和感知到“有准备”和“有可能”的必然联系,带着游戏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我们引入到本次互动的第二环节——“有准备的设置”。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人。教师支持幼儿自主生活、学习、参与决策等维度的思考和行为态度,不光从教师日常的师幼互动素养中体现,还应融入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中,支持自主的理念也应始终以幼儿为中心,不断的调整、优化、改进、提升,以便更好的帮助幼儿发挥自主意识、得到真正的成长。
所以在第二环节的开头,翁老师作为以游戏中的哲理引发教师的自省式问答:“我看见孩子了吗?”“我支持孩子自主和发展了吗?”“我帮助孩子们主动学习了吗?”在三个问题的罗列中,每位教师尝试对照本园特有的《师幼互动评估表》,将支持自主的行为具体化、事件化,以便于教师反思后进一步强化“儿童立场”。
随后,翁老师基于前次园区教研活动“有准备的签到台”,进行了签到台2.0班本化活动的解读。
首先邀请中二班郑老师分享了该班级签到台的作用,该班级的签到台作用以自选班级管理职责为主,选取中二班针对签到台的师幼互动行为,通过幼儿到园顺序,选择班级管理内容并执行。
紧接着,翁老师带领大家观看了中二班幼儿入园自选环节及教师讲评环节,在观察中引发教师对支持幼儿自主、学习、决策等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三、有准备的评价
通过观察和梳理活动脉络,教师对中班教师的行为进行了解读。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解读和分析,我们尝试进行了“大眼睛”“大嘴巴”“大脑袋”的分组研讨和评价,期待从教师行为中,发现教师闪光点,与观察教师产生共鸣点,以最后强化合理的引导策略。
(一)研讨及分组
(二)观点梳理
1.大眼睛——小惊喜
大眼睛团队主要围绕视频内容的“小惊喜”展开分析,主要从行为与态度、提问与回应、辅助材料三方面进行了拓展和分析,首先,在行为态度板块,他们发现教师的提问式非常清楚的。在回应中,有礼貌教育,能激发幼儿大胆的表达。其次在肢体动作方面,鼓励幼儿上台表达,并及时肯定幼儿。同时在提问与回应板块,大眼睛团队发现教师的声音洪亮、有力,语气温柔;提问简短清晰,并且有推进,能够关注实际操作和困惑。也能在辅助材料中发现,签到台形式载体直观、可视化、便于幼儿操作及后期讲评,给予幼儿自主决策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
2.大嘴巴——小期待
大嘴巴团队针对小疑惑,展开对教师支持幼儿自主行为的困惑点,主要分为留痕、评价、拓展、规则4块内容。在留痕板块,团队成员发现班级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摆放,但是没有将幼儿活动的成效或者掠影进行展示,所以在参与感上而言略有欠缺,也期待教师在班级公共墙及环境角落中,能更多呈现幼儿参与的痕迹。在评价板块,发现教师现在多以日常谈话的师幼互动和评价为主,幼儿自主评价或师幼多元载体评价较少,建议教师可以尝试从评价维度进行评价方式及载体的探索与思考。在拓展板块,我们也对幼儿是否能够完成一些服务项目表示疑惑,也希望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现有能力,拓展幼儿自我服务、为人服务的意识与能力,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在规则板块,幼儿的操作的初期指向对活动内容的学习,到后期变为活动内容的集体习得及拓展,所以规则也氤氲而生。我们也希望教师能够在活动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幼儿的规则制定兴趣及自主完善规则的意识,在共同商讨中提升自我决策及学习意识。
3.大脑袋——小期待
大脑袋团队指向活动中的小期待,主要分为活动推进及环境呈现两方面。在活动推进方面,他们期待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尝试发现如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并且在日常转换环节中,要利用谈话和自我评价推进活动。在环境呈现方面,他们期待各类活动的推进与解决问题,都应该有环境呈现(如思维导图、话题墙、记录表)也期待形式新颖的支持策略,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架。
翁老师最后帮助大家梳理了研讨团的关键词,尝试鼓励教师通过惊喜、疑惑、期待三类型建议,提升教师支持幼儿自主活动、学习、决策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四、有准备的发现——共同寻找
通过中二班案例的判断,我们通过实际案例解读了教师支持幼儿自主、学习、和决策的实践案例,但其实幼儿自主活动是什么?教师为什么要支持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活动?以及如何观察、支持幼儿自主活动、学习及决策,具体策略有哪些?我们更期待理论知识的充盈,所以我们尝试带领老师,通过有目的、有准备的发现,寻找在书本中的发现和支持,来架构我们的理论基础。
在阅读和分享中,教师分共同阅读了自主找寻到的相关内容,建构个人心目中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为后期的主动支持幼儿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五、有准备的反思
(一)学习路径助力学习:本次活动基于“有准备”展开每一环节,尝试利用游戏、学习、观察、识别、反思、再思考的学习路径,带领教师理解并认识支持幼儿自主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团队研修协力深入:通过具体案例描述指导策略,通过不同的团队分工,充分集团队智慧与一身,将解决问题的指向更明确化、深入化。
(三)适时调整共力改进:在互动中,老师们的研讨和学习的主动性较好,能够跟随活动线索提出有效策略及问题方法,也能根据具体流程调整活动反馈:如在环节三中,大嘴巴的质疑点,由最初的提出疑问转变为针对疑问的解决策略梳理,更利于教师调整个改进,也帮助教师将研讨内容变的更有效和接地气。
(四)以小见大促力成长:针对教师支持幼儿自主活动、学习、参与决策策略方面,我们期待通过案例以小见大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亮点、问题、整改的思路思考调整策略,也有利于教师后期针对独立项目(学习、决策等),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
期待,教师们能够通过研讨与案例分析,将支持幼儿自主活动、学习、参与决策的策略及方法内化于心。让我们,在前行道路上不断反思自己、鞭策自己,发现幼儿、支持幼儿,助推幼儿更自主、热情、投入的参与活动,成为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