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蕊菲:舞蹈,是诗是梦是远方
跳舞的女孩子什么样?漂亮、青春、灵动、气质脱俗?听史蕊菲娓娓道来与舞蹈相伴成长的故事,惊觉美丽是她最不值一提的优点。“ 观其舞,知其德”不只是舞蹈教室白板上的一句话,也是刻在她DNA里的素养。三岁开始,舞蹈在史蕊菲生命中生根、发芽,到成为北京师大附中金帆舞蹈团学生团长,每一次的“ 手舞”“ 足蹈”中都载满她美好的期许,盛放着她的喜乐与收获。
“我是南新华街长大的孩子”
我与南新华街似乎特别有缘分,从小学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6岁到16岁的少年时光,我都在这里度过,这里见证着我的成长。三岁开始学习舞蹈,小学入学时又恰逢学校舞蹈团成立,我有幸成为舞蹈团第一批团员。那时,老师经常会拿中学生金帆舞蹈团的作品让我们欣赏和学习,附中舞蹈团的作品《遇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以敦煌文化为主题的舞蹈,通过演绎古今时空的碰撞,来表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看到这支舞的第一眼,就觉得好美,特别喜欢。这也为我与金帆舞蹈团、与附中的邂逅埋下了伏笔。
五年级时,附中舞蹈团的齐老师来学校看我们训练。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互不相识,但跳舞的时候,齐老师的笑脸那样温柔,在舞蹈中和我们进行着无声却有力的眼神交流。眼神交汇的那一刻,我就认定了这位老师。也是因为齐老师,我对金帆舞蹈团更多了一份向往。
后来我如愿考入附中,成为附中金帆舞蹈团的一员。在舞蹈团五年的逐梦之旅中,我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舞蹈不是苦艺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的光鲜,都是用台下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换来的。很多人说,舞蹈是一门苦艺术。练舞十几年,畏难和放弃的念头也曾一闪而过,但有些事当时看是困难,经历过后却是美好的回忆。每一件我们全力以赴想要做好的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想想自己对舞蹈的热爱、多年来的坚持以及每跳完一曲后的成就感,动力便油然而生。为了绽放美好而积蓄力量的过程也许是苦的,但结出的硕果却很甜。
舞蹈团是一个青春、幸福、有爱的大家庭,有对我们倾囊相授的老师,有一起看过日出与星辰、并肩作战的战友。今年年初,舞团集训备战冬奥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鸟巢露天场地特别冷,我们经常一训练就是一天,跳舞时,如果帽子、手套掉了也腾不出手戴回去。老师们担心我们被冻坏,帮我们戴好帽子和手套,拉好衣服拉链。因为休息区和训练场距离很远,为了不耽误我们训练,老师把我们的水壶用推车推到训练场,休息时让我们喝上一口热水。葡萄糖水、巧克力都是老师口袋里的必备品,随时喂给我们补充体力。100天左右的训练难免辛苦,但每当站在舞台上,看到老师给我们比心,想到走下舞台后,等待我们的是老师热情的拥抱,都会觉得非常温暖。
在舞台上,我切实体会到生命中每一次遇见,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参加中非论坛开幕式,是我升入初中后第一次跟随舞蹈团参加大型活动,学动作比较慢,学姐们牺牲休息时间耐心地带我练习。建国70周年时恰逢儿童节设立70周年,多个金帆艺术团联合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大型演出。当《我爱你中国》音乐响起,同学们手持国旗边唱边跳,连观众也被我们感染了,站起来和我们一起欢呼。来自不同地方的我们在朝夕相处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心里的不舍、对祖国的热爱,种种情绪涌上心头,令我们热泪盈眶。
作为附中舞蹈团的一员,有过披星戴月、有过步履不停,以舞为媒,我收获了感动与成长,用心起舞,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
……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光明少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