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前行中的峄城区实验小学”之校园文化篇
峄城区实验小学有着百年的历史,在1983年正式命名为峄城区实验小学,1988年将学校的大门从西门迁至东门,1995年,台湾同胞捐资修建大门的门楼。



这是一所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以书院为源,顺时代不断变迁的小学;这是一所峄城区成立最早,以奋斗而盛,顺时代而行的小学。峄城区实验小学百年足迹,所有成就,无不彰显着师生的奋斗的精神。
奋斗精神文化馆共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奋斗历程
奋斗起家,艰苦创业。实小始于清朝、拓于民国,兴于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奋斗足迹闪耀前行之路,峄城区实验小学,跨越时代多,时间长,是枣庄市最古老的学校之一。经过挖掘整理,清晰把握了学校发展脉络,共分为九个发展阶段。
一、从峄阳书院到近圣学堂(1735年-1911年)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峄阳书院经知县杨文熹自城内移至于北门外城隍庙左(原社县按擦司东)。
1752年(清乾隆时六年)
知县骆大俊主政重修峄阳书院。峄阳楼也是由此得名。随后经过几任知县不断扩大、新建。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知县王贻哲奉札改书院为校士馆,是年秋禀请于书院立小学堂(近圣学堂)。近圣楼由此得名。
二、从近圣学堂到县立高等小学堂(1911年-1927年)
1912年近圣学堂改为峄县县立高等小学校。
随后又经历了
三、峄县县立第一小学时期(1927年-1937年)
四、峄县县立提携街小学时期(1938年-1945年)
五、峄城镇中心国民学校(1945年-1948年)
六、峄城镇北关街小学到峄城镇完全小学(1949年-1966年)
1962年改称为峄城镇完全小学,被列入枣庄市重点小学之一。
七、从“十年浩劫”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66年-1978年)
八、从城关完小到实验小学(1978年-1982年)
九、前进中的实验小学(1983年-至今)
1983年正式命名为峄城区实验小学。
实小百余载化育桃李50余万,坛山脚下,承水之滨,一批批崇教尚学的师生,孜孜以求,笃行“奋斗弘文”之路,涵养了敢为人先、德行天下、智赢未来的奋斗精神,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栋梁。
1983年,学校正式命名为峄城区实验小学,1988年峄城区实验小学大门由西门改为东门。这面墙上记录了实验小学近些年的一些重大事件以及老师和学生取得的一些成绩,这些成绩也见证了咱们实验小学的发展。
学校始办至1911年历任校长不祥,自1912年起历任校长有明确的记载。
记载的第一位校长尤吉三。尤吉三,峄县台儿庄人,为报国留学于日本岩文师范学校,留日期间,参加了孙中山等组织的同盟会,寻求推翻满清政府的真理。宣统二年(1911年)毕业回国,积极从事反清斗争。尤吉三担任校长期间(1912-1914年),发展张捷三等十余名学生为同盟会会员。
自从尤吉三担任校长之后,峄县的小学教育有了新意,现代学科内容进入了学校,峄县县立高等小学有了新的发展。
孙中生校长是实验小学的第42任校长。孙校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师们处处彰显奋斗精神,学生们乐学、好学、每天都有新的提升。

峄县县立小学校歌创作于1927年,由县立小学教师创作,后期整理而成。
在展示台上陈列了一些老物件,这些老物件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学校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这些老照片都是由老教师提供,后期整理成册。

第二篇章:奋斗荣光
初心如磐,奋发有为。从筚路蓝缕到勇立潮头,实小人干事创业,奋楫当先,走过辉煌历程。现今,实小人使命在肩,进无止境,奋进新时代。(适当简介校徽、学校品牌、办学理念等)
一张张老照片也记录了峄城实小百年奋斗历程。在这里奋斗足迹漫漫,从茅屋数间、教习3人、学生20人到现代化教室100余间、教师200余人、学生4000余人,一代代实小人满怀教育理论,耕读诗书,奋力攀登,百余载奋斗历程砥砺着一代代师生上下求索。

第三篇章:奋斗使命
木铎金声,奋斗未央。实小将继续筑牢“以文化人”这一强校之基,大力实施“文化立校”战略,走好弘扬奋斗文化这一兴校之路,着眼滋养时代新人的文化自信,秉承“教好每一位学生,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育人理念,努力构建起“与奋斗同行”的特色育人体系,奋发图强,善谋善成,答好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命题。
学校秉承“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
坚持一个理念:“教好每一位学生,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进行两项改革:管理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
建立三个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文化体系。
落实四项重点工作:新课堂达标、常规落实、实验教学、社团活动。
实施五年规划:用5年的时间把峄城区实验小学打造成为智慧化、现代化的鲁南区域名校。
实小具体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阶段:2021-2022学年度规划已经圆满完成;
第二阶段:2022-2024学年度学校发展目标是文化厚重,质量一流,成为市内名校。
第三阶段:2024—2026学年度学校发展目标是“灵魂”凸显,品牌突出,质量一流,走向卓越,创建鲁南区域名校。



展馆内设读书区,课余时间孩子可以自由阅读。

市区领导参观学习馆


家委会参观学习馆

学校在墙面的显要位置张贴了一些抗日英雄人物,以及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劳动模范,让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学生们勇往直前。
学校每个楼层有不同的主题教育。

学校以奋斗精神为学校精神。奋斗精神体现在校园的角角落落,体现在每位师生的一言一行之中,更要作为优良传统不断传承,指导师生的生命活动,指导学校工作的开展,指导学校教育事业地不断推进。

像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掠影。




奋斗人物长廊,在奋斗人物长廊里有为国捐躯的英雄;有驻扎在祖国边疆的战士;有在抗疫时期涌现出的白衣战士。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长廊,感受时代楷模精神,接受奋斗精神洗礼。

甲骨文特色教育文化墙

名人事迹

校内外文化宣传墙,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



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仅用语言文字教育孩子,更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让孩子自己用实践践行理想。

这里一切都是厚重的,这里一切又都是崭新的,百余载发展历程,一代一代实小人把奋斗刻进为国弘文的办学实践,把担当写进立德树人的发展历程,不断攀登事业新高峰,跑出发展加速度。